阅读历史 |

第110章 110【珠联璧合】(2 / 2)

加入书签

京城一别,迄今半载,她发现自己对某人的情感依旧汹涌热烈,虽说可能还没达到朝思暮想的地步,但此刻再度见到薛淮,她心中的欢喜几乎快要溢出来,落在眸中便是灿烂的笑意。

直到身边的母亲轻咳一声,沈青鸾才微微垂首,以免在家人面前表现得太过露骨。

杜氏望着越走越近的薛淮,刚要上前福礼,薛淮便已抢先一步执晚辈礼道:「婶母在上,小侄薛淮今日特来拜望。久疏问候,伏乞恕罪。」

薛沈两家既为通家之好,沈家今日又是这般阵仗相迎,薛淮自不可能端着同知的架子。

杜氏却不敢托大,依旧福礼道:「厅尊大人万不可如此,老身及沈家上下担待不起。」

薛淮微笑道:「婶母若坚持以官身相论,只怕小侄将来回京之后,家母得让我去祠堂跪上几天几夜。」

杜氏见薛淮执意执晚辈礼,且言语风趣亲近,心中更添欣慰,脸上笑意愈发真切,顺着他的话道:「令堂向来是明礼豁达之人,岂会如此。贤侄一路舟车劳顿,快请里面用茶。」

薛淮微微躬身,恳切道:「劳婶母挂怀。家母在京中亦时常念叨,此番临行前更是再三叮嘱,命小侄定要代她向沈叔父与婶母问安,感念二位昔日关照之情。」

杜氏闻言,眼中流露出对远方故友的关怀,感佩道:「令堂此言实令老身惭愧难安,当年明明是薛公与她百般照拂沈家。多年未见,不知令堂身子可还康健?只望她多多保重。」

薛淮含笑应道:「家母一切安好,婶母放心。小侄此番履任扬州,日后少不得还需叔父丶婶母多加提点照拂。」

杜氏心中受用,面上更为慈和,忙道:「贤侄太见外了,自家人说这些作甚。外子虽暂不在家,沈家亦是贤侄在扬州的家。快请进厅堂歇息说话。」

二人遂迈步入内。

经过沈青鸾身边时,薛淮微微挑眉,似乎在问她方才自己表现如何。

沈青鸾回他一个娇俏的笑眼,随即像是怕被发现一般,故意落后与弟弟妹妹们走在一起。

及至正堂之内,杜氏又命子女们一一向薛淮郑重行礼,并向薛淮简短介绍众人,以此表示对薛淮的尊重,然后才让其他子女退下,只留沈青鸾一人相陪。

请茶之后,杜氏先解释道:「贤侄,外子于四月初前往苏州府处理钱庄琐事,下旬又赶赴杭州府与当地几家商号商议合作诸事,并不知贤侄外放扬州。老身收到消息后,命人快马加鞭前往杭州府送信,于前日收到外子的回信,他已经启程返回,约莫六七日便能抵达,届时他会亲自去探望贤侄。」

薛淮对沈秉文确实很好奇。

在他离京前的规划中,这位能够得到薛明章的信任和支持丶且在薛明章离京之后稳住阵脚丶将广泰号发展到如今规模的扬州巨商,毫无疑问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

故而他从容道:「无妨,沈叔父正事要紧,忙完再返程即可。小侄这次估计会在扬州待上三年五载,往后有很多机会相见。」

听闻此言,杜氏尚未开口,沈青鸾便赞同道:「世兄所言极是。」

杜氏心中想笑,却又怕女儿感到尴尬,只得转移话题道:「贤侄,你现今住在何处?」

薛淮虽是扬州同知,但府衙后宅为知府专属,再者那里也没有足够的房间供他居住。

他不疾不徐地说道:「谭府尊在我到来前便已安排妥当,昨夜小侄已经入住府衙东面的官邸。」

「那边会不会太紧凑了些?」

杜氏乃是土生土长的扬州人,自然清楚府衙一带的情况,随即微笑道:「得知你即将履任扬州,老身便想着帮你张罗住处,亦有了几处城内庄园的备选,只是不清楚你的想法,不好越俎代庖。贤侄,若是你觉得官邸住得不舒服,不如搬出来让老身和外子尽点心意,如何?」

薛淮注意到沈青鸾眼中的跃跃欲试,明白这丫头心里的如意算盘,他如果从府衙官邸搬出来住进沈家安排的宅子,往后两人相见肯定更方便。

按说以两家世交的关系,他这样做并不会引人非议,不过薛淮在短暂的思忖后,委婉地说道:「多谢婶母关切,小侄初来乍到不便与众不同,暂且还是住在官邸为宜,等过个一年半载再做打算。」

「如此也好。」

杜氏微微点头,随即便和薛淮聊起当年旧事,沈青鸾偶尔插话,气氛十分和谐。

约莫一刻多钟之后,杜氏温言道:「贤侄,老身已经命人准备宴席,你莫要急着离去,今天一定要尝尝我们扬州的特色风味。」

薛淮笑道:「那就叨扰婶母和世妹了。」

「都是自家人,哪有什麽叨扰不叨扰。」

杜氏转而看向女儿,提醒道:「鸾儿,你陪你薛世兄在园内逛逛,我去厨房那边看看。」

「是,母亲。」

沈青鸾乖巧地起身应下,然后看向对面的薛淮,微笑道:「世兄,请。」

「有劳世妹了。」

薛淮起身向杜氏告辞。

望着这对年轻男女离去的背影,杜氏眼中悄然浮现欣慰的笑意。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