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234【不由己】(2 / 2)
她将茶盏轻放在天子手边的紫檀嵌螺钿案几上,衣袖拂过桌沿,分寸精准地停在半尺之外。
「皇后有心了。」
天子淡淡一笑,并未端起茶盏,只平静地说道:「太子今日来请安时,气色瞧着如何?」
卫皇后神色如常,字斟句酌地说道:「回陛下,太子孝心可鉴,每日晨昏定省从未懈怠。今晨来时,瞧着气色尚可,只是眉宇间似有忧思,言语间亦较往日更为谨慎谦恭。想是他忧心国事,又恐辜负陛下圣心,难免思虑过重了些。臣妾已劝他善加珍摄,保重身体方是尽孝尽忠之本。」
她微微垂眸,恰到好处地掩去眼底的复杂情绪。
「思虑过重?」
天子摩挲着指间的扳指,沉吟道:「太子身为储君,心怀社稷乃是正道。然国之根基首在稳重,思虑过甚易生犹疑,举止过谨恐失威仪。皇后当多提点于他,持中守正方为长久之道。」
卫皇后心中的古怪愈发浓厚。
天子这番话虽是敲打,相较于往日的敷衍却多了几分真意,她不至于分辨不出。
她这一年多来听到不少风言风语,比如天子对太子已经不喜,或有易储之心,而太子的处境确实有些艰难,尤其是天子有两次当着内阁大学士的面指出他的不足,这让太子内心无比煎熬。
身为六宫之主,卫皇后除了私下里宽慰劝勉太子几句,其馀能做的事情并不多,因为她知道天子最忌讳后宫干政——虽然景仁宫那位柳贵妃没少帮五皇子代王出谋划策。
卫皇后将这些心绪压下,面上愈发恭谨温婉:「陛下教诲,臣妾定当铭记于心,并寻机开导太子。太子素来纯孝仁厚,只是年轻识浅,难免思虑不周。有陛下天威在上,亲自督率教导,又有朝中股肱之臣忠心辅佐,想来他定能领会圣意,不负陛下期望。」
天子眼底深处掠过一丝难以捉摸的情绪,端起茶盏饮了一口,继而看向皇后道:「朕听说前些日子,礼部尚书郑元的老母亲做寿之时,楚王府送去的贺礼颇为不俗?」
这话题跳转得毫无徵兆,饶是卫皇后心机深沉,一时间仍感讶异。
楚王姜显乃已故陈妃所生,卫皇后曾抚育他三年有馀,姜显成年之后封王开府居于宫外,亦不怠于请安孝敬,对卫皇后依旧恭敬如初。
此刻天子特意提及楚王给礼部尚书送礼之事,对于卫皇后而言是一个不太好回答的问题。
短暂的沉默过后,卫皇后愧然道:「陛下恕罪,这是臣妾给显儿出的主意。显儿的正妃一族与郑尚书同宗同源,若是刻意撇清关系反倒不妥。只是显儿这孩子素来洒脱豁达,臣妾未曾料到他竟然出手如此大方,竟然惊动了陛下,这全是臣妾的过错。」
天子幽深的目光落在卫皇后谦卑恭顺的面庞上。
距离工部窝案已经过去一年有馀,靖安司仍旧未曾查出揭开盖子的幕后主使,这仿佛已经成为一桩悬案。
天子怀疑过很多人,包括身边的卫皇后,但始终缺乏有力的证据,关键在于若从结果倒推来看,那桩案子最大的获益者其实是薛淮,然而薛淮不可能有这样的实力和手段。
片刻过后,天子微微一笑道:「朕不过是随口一问,皇后何罪之有?」
「是。」
卫皇后面上亦浮现微笑,随即话锋一转道:「陛下,云安那孩子也不知到杭州没有,臣妾很是挂念她。」
「快了。」
天子想了想说道:「按照船队的行程估计,这几天她应该在淮扬一带。」
卫皇后笑吟吟道:「云安承蒙陛下怜惜,获封公主尊号,她如今也已出落得亭亭玉立,臣妾以为……是不是该给她选一门亲事了?」
天子看了一眼皇后,淡淡道:「皇后莫非有合适的人选?」
卫皇后道:「臣妾愚见,驸马人选首重门风清正。云安性情爽利耿直,恐不宜配勋贵子弟,倒不如从新科举子中择一才俊,如此既全陛下怜孤之心,亦显天家惜才之意。」
「新科举子……」
天子的手指轻轻叩着案几,沉默片刻方说道:「皇后觉得薛淮如何?」
「薛同知?」
卫皇后微微一怔,继而斟酌道:「若论身世丶才情丶品格和年龄,这位薛同知的确称得上云安的良配。只是臣妾偶有耳闻,薛同知性情骨鲠刚强,而云安又是个要强的秉性,臣妾有些担心他们将来会相处不谐。」
天子回想起那次对姜璃的试探,以及过往姜璃和薛淮的交情,他隐隐有种感觉,恐怕姜璃对薛淮的态度比他所想更加复杂。
一念及此,天子不动声色地说道:「等云安回到京城,你再亲自找她谈谈,女儿家总是要出阁的,天家公主亦不例外,朕允许她挑一个自己中意的夫婿。」
卫皇后连忙代姜璃谢恩。
约莫一刻钟之后,天子乘御辇离开坤宁宫。
卫皇后望向皇帝离去的方向,缓缓地吁出一口气,眼底深处那抹压下的忧虑终究翻涌上来,替代方才所有的恭谨与顺从。
这场突如其来的闲谈,看似轻描淡写无关紧要,却关系到她和太子的命运。
在天子忽然提及楚王时,卫皇后便知道她这大半年的所作所为没有瞒过天子,但是这又如何呢?
太子是她身上掉下的肉,她后半生乃至死后的尊崇系于太子一身,无论如何她都不能坐视有人想扳倒太子。
她转身前行,春日午后的阳光洒在青石板上,明晃晃的,却照不进这深宫大殿的幽深处。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