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吓到韩首辅(1 / 2)
第152章 吓到韩首辅
韩栋不由暗地里长舒一口气,
我就说了,老爷跟这些晋商打断骨头连着筋,怎麽扯得开啊!
再说,这是一件大好事,于公于私都是一件大好事。
于私,韩府能多分到钱财,多置办些上好田地和宅院,不仅可以延福子孙,老爷以后回原籍,
带着族人去祠堂祭祖时,也特别有面子。
当然了,自己居中联络两头,分些跑腿费也是应该。
我一会回蒲州,一会去汾阳,一会又赶回京师,风餐露宿不说,鞋子都跑烂了好几双,分些好处不过分吧。
于公也是件大好事。
范丶王丶靳丶梁等几家挣到钱了,捐给几家书院的钱粮也会变多,可以招揽更多的人才学子,
资助他们寒窗苦读,多考出几位进土来。
即能为山西增光添彩,又能在朝堂上为山西父老出声张目,反哺桑梓。
且朝堂多几位山西籍进士,老爷也多添了几分臂助..:
左算右算,这件事都是十全十美的大好事。
至于违禁,有碍国法,那又如何!
这种买卖范丶王丶靳丶梁他们不做,大把的人抢着做!
这年头不乏头脑灵活,四处寻找发财门路的机灵人。
到时候违禁货物还是会流到辽左建奴手里,但钱却被别人赚走了,何苦呢!
再说违禁又如何?
国朝九边各关口做生意,有几桩不是违禁的?
不违禁能赚什麽钱?
马无夜草不肥,人无横财不富!
韩栋答:「老爷,范东家他们正在筹备货物。粮食丶布帛丶茶叶都好说,有门路能凑够单子需要的数量。现在就头痛盐巴和铁器。」
「盐巴怎麽还缺了?不是有解池盐场吗?解盐不够,不是还有陕西青盐吗?」
「老爷有所不知,制置司西北局王家桢拿着鸡毛当令箭,下令接管陕甘所有盐场。
西北局直接接管了巩昌府漳县丶西和县的盐井...延绥巡抚洪承畴更过分,把榆林卫等地的盐池接管,然后成立了陕西盐务局..
上月,陕西盐务局拿着西北局的文书,说是奉皇上的廷寄圣谕,要接管解池...」
韩眉头一跳。
这怎麽使得!
解池可是晋商的聚宝盆,居然要被陕西盐务局收了去,行天津和淮东盐务局的规矩,那晋商还吃个屁啊!
韩栋敏锐地察觉到韩的脸色变化,火上加油,「老爷,解池是山西的,关陕西什麽事?陕西人怎麽能跑到我们山西夺食?
还有没有天理?
还有没有王法?
...范东家他们,还有蒲州丶汾阳等地的亲故们都托小的问问老爷,这个乱命应该不是内阁发的吧。」
蒲州丶汾阳的亲故们,都是山西缙绅世家,自己的盟友和党羽,他们都从解池这个聚宝盆里分到了好处,有的直接入股。
比如自己岳父张四维张府,还有自己的韩府..:
韩正色道:「内阁怎麽会出这样的乱命呢!
朝廷自有盐法规矩,解池又关乎着西北百万百姓吃盐,事体重大,怎麽能叫人接管就接管了走。
这不是形同儿戏吗?」
韩栋欣然道:「小的就说嘛。
老爷英明睿智,又公正清廉,怎麽会票拟这样的乱命呢。既然是乱命,那他们驱赶陕西盐务局的人,就是正义之举了。」
韩眉头一紧,「驱赶?动手了?」
「是的,他们才来十几个人,拿着一张废纸,空口白牙地就想拿走解池,怎麽可能!
河东都转运盐使杨都使一声令下,解盐东场丶西场丶中场三盐课司各出了上百盐卒,三四百人把那十几人打得鬼哭狼豪,抱头鼠窜,哭爹喊娘的跑回陕西..
老爷,据说那十几人是洪承畴派来的。
大家都说,这个福建南蛮子真不是个东西,居然想抢我们山西人的聚宝盆,反了天。
乡亲故旧们都托小的给老爷捐个话,请务必叫御史弹劾这个洪承畴,弹劾他巧取豪夺丶鱼肉百姓。
弹劾题本的草稿他们都拟好了,都是几位致仕的老翰林学士们亲自提笔,字字珠玑,句句如刀.」
看着洋洋得意的韩栋,韩眉头皱得更紧了,厉声打断了他的话:「伤了人没有?」
「老爷,虽然没动刀枪,但用了棍棒。棍棒之下,免不了断胳膊伤腿的。
而且盐卒们对于陕西人敢来山西造次,气愤不已,下手也就没个轻重,十几人个个带伤,回去后还伤重死了两个。」
『死了两个?」韩猛地站了起来,脸色大变。
韩栋看到韩的神情,也意识到有些不对。
不管怎麽说,人家也是制置司西北局的人,皇上新设的「内朝衙门」,里面的官员又都简在帝心,权势一日重过一日。
打狗还要看主人,河东都转运盐使司把这十几人打伤,还出了人命,就是不给制置司面子,不给制置司面子,就是不给皇上面子。
韩栋咽了咽口水,小心地说:「老爷,都是盐卒动的手,必要时,可以交人出来顶罪。」
韩冷笑几声,「可笑!这事是几个盐卒能交待得过去的?」
韩栋连忙又说:「老爷,都盐使杨云桢在任上也做了三年,捞的差不多,仕途上也没有什麽指望,正想回乡去享受荣华富贵。
只要能保他平安回乡,就算革职削籍,想必也是愿意的。」
韩瞪了他一眼,「事情没有那麽简单。
而今朝堂上风波诡,叫人难以预料。老爷我都如履薄冰,你们倒好,在地方惹下这麽大的乱子。」
韩栋还是有些不服气,「老爷,陕西那边随便拿张纸,就说是圣谕旨意,当我们山西人没见过圣旨啊!
他们敢告我们,我们还要告他们矫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