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63(1 / 2)

加入书签

家嫂子一人拿两斤。”

汉子连忙给取,收了钱后呐呐的问:“您、您刚才说我这柴能卖掉,是哪户人家要买?还有,蜂、蜂窝煤是……”

“哦,对,差点忘了。”黑衣妇人道,“你啊太久没来,不知道城里现在都不用柴禾和木炭了,都用蜂窝煤,这可是好东西,比柴禾耐烧,还便宜。”

“至于收你这柴的,你往东边去,去东城区找一家叫‘蜂窝煤’的铺子,他们收柴呢。要是找不到,随便拉个人问都知道。”

汉子还想问什么,黑衣妇人却已经利落的关门了。

汉子在原地手足无措的站了一会儿,才背起背篓,往黑衣妇人指的方向去,路上磕磕巴巴地问了两回人才找到地方。

找到了却不敢进去,那铺子所有门板都被卸下,屋内亮堂的很,除了一角堆有一堆黑色的物体外,其他地方摆的都是炉子,除了陶做的,竟还有铁皮的!

这样、这样的铺子进去,会被撵出来吧。

汉子的脚像是被钉在了地上,不敢往前踏一步。

还是铺子的伙计瞧见他一直站着,主动过来问道:“诶,可是来卖柴的?”

汉子鼓足勇气答话:“是、是。”

“卖柴的往后头去,后头有个门,收的人在院子里呢。”伙计指点道。

“诶诶,劳您劳您。”汉子点头哈腰的往伙计指的地方去。

找到门,探头探脑地往里看,发现里头竟还有两个与他差不多打扮的乡下人,脚边正放着空了的背篓。

有同类,他的勇气就足了些,轻手轻脚的走进去,冲明显穿着一样的人哈腰:“老、老爷您安,我、我卖柴。”

负责收柴的伙计笑了:“我就是个伙计,可不是什么老爷。卖柴是吧,背过来吧,先称称重量。”

称好重量,伙计算道:“二百九十五斤,三文一斤,一共八百八十五文,可对?”

汉子根本算不来这么复杂的算数,不过他头一天找村长帮过忙,知道他三百斤的柴最后该收九百文钱,方才在那两户人家手里收了十二文,这里应该是八百八十八文才对,为什么少了三文?

想问又不敢问,怕人家不收了,他一文钱都拿不着,因此呐呐点头道:“对、对。”

伙计便数钱给他。

等他再数一遍后才对着三个人一起说道:“你们都是不常来城里的,但今儿一早在城里走了一圈也该知道,如今城里家家户户都烧蜂窝煤了,你们再弄柴来也卖不掉。”

先来的其中一个鼓起勇气问道:“您这里不是收?”

伙计摆摆手:“咱家就是卖蜂窝煤的,收这些柴能有什么用?如今收你们的,不过是宫里的六阿哥怜惜你们乍然因为蜂窝煤没了收入来源,恐你们生活困顿,才令我们原价收柴的,好叫你们平稳渡过这段时期,找到新的活做。”

“咱们是开门做生意的,收几回就当积福了,肯定不能一直这样贴补你们。”

听到面前这位老爷搬出宫里的六阿哥,三个农家汉子面面相觑,那可是皇帝老爷的儿子,是他们听都没听说过的贵人,他们怎么敢说反驳的话。

虽然很茫然不知道以后该做什么来填补卖柴的收入,却也只能糯糯答应:“是,是,多谢老爷恩义。”

“是六阿哥恩义。”伙计纠正道。

几个汉子连忙重复:“六阿哥恩义。”

伙计点点头,话音一转:“虽然不能一直收你们的柴,但六阿哥传出话来,可以招你们做短工。”

“短工?”几个汉子也不是没做过短工,冬日农闲的时候都会出去找活做贴补家用,不过那大都是给村上镇上的地主老爷做工,还从没跑到过京城来做工的。京城东西太贵了,他们打短工的钱大多都要花在吃住上,划不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