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19(1 / 2)

加入书签

有好处,频繁启动停止会加快零件的磨损,成本也高。等以后形成规模了,每一期的报纸最好只启动一起印刷机,一次印完所需的数量。你们要早做准备,从现在开始多培养些能操作印刷机的工人,到时候三班倒,做到人歇机器不歇。”

“还能再快?”允禧完全没听见弘书后面说的话,喃喃道,“那这一天能印多少份报纸啊?”

“全力开工的话,一天能印两万份吧。”弘书大概算了算,回道。

“两万份?!”弘暾也忍不住惊叹了,“这么多?!”

弘书笑了笑,没说这还不算多,要知道最早的古登堡印刷机一天就能印2000份报纸,他这还是改良过的转轮印刷机,一天两万份都算少了,主要是现在还是人工机械动力,不是蒸汽动力,要是换成蒸汽动力,再加上自动排版、送纸和裁纸装置,一小时两万份都不在话下。

想到这里弘书就想叹气,什么时候他才能有钱有人把蒸汽机搞出来啊。

算了算了,先别想不切实际的事了,做好当下吧。

弘书将一百份快速翻了一遍后,和负责印刷的匠人说:“你看,一开始的油墨还是太多太浓了,这印出来的前二三十份好几处都糊成一团,再调调,尽量减少这种能控制的瑕疵率。”

“还有这里,这里排反了,你看看是不是。”

指出几处错误后,造办处的匠人忙忙地开始调整,准备下一次试印。

允禧已经从对效率的震撼中回过神,迫不及待地问道:“小六,咱们第一期报纸打算印多少份?”

弘书反问他:“你觉得印多少份合适?”

允禧被问住,不由自主开始算:“我记得你之前说过,京城现在大概有十万户,就算一户六口人,那也该有六十万人,六十万人啊,一人买一份的话……”允禧感觉自己的心砰砰砰跳的好快,“一份报纸卖二个铜板,就是一百二十万个铜板,就是一千两百贯。七日出一期,那每七天就有一千二百两……”

弘书听不下去了,无情地打断允禧的美梦:“禧叔,你这白日梦做的是不是太过分了?六十万人,每个人买一份报纸?庙里的佛陀都不敢想每人去给他上一根香。”

弘暾也觉得他二十一叔美梦做的太过分:“对啊,禧叔,我觉得一户买一份还差不多,十万份也不少了,每一期也能卖二百两……”算账的弘暾有些失望,“才二百两啊……”

“你们真是够了。”弘书无语,“堂哥你还说禧叔,十万份也很离谱好吗,还一户买一份,你们对京城最底层的百姓真是没有一点了解啊,他们买一文钱三块的蜂窝煤都要思前想后,怎么可能每七天就花两文钱买一份报纸。咱们这报纸出了,到时候各个茶馆、甚至是街头巷尾,肯定有人公开念的,大部分百姓也就听人念念就完了,他们又不识字,买回去干什么,糊墙吗?”

虽然报纸糊墙很好用啦,但现在的大清百姓还享受不起。

网?址?f?a?B?u?页??????????é?n??????????5?﹒???o??

“还才二百两,你要不要听听你说的什么话,禧叔的年俸才1300两,照你那么算,咱们两个月就能赚够禧叔一年的年俸,你还嫌少?”

允禧:“……你说他就说他,为什么要拿我的年俸作对比。”

我不要面子的吗?

弘暾:虽然被说了,但我好想笑,为什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