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69(1 / 2)

加入书签

有道德、没有法律,只有弱肉强食。个人的大方和谦让是美德,但国家的大方却只会是让人觊觎的财富,谦让只会让邻居觉得你软弱,时刻盯着你想从你身上啃下一块肉来。”

“儿臣始终认为,国家之间的相处之道,强权才是真理,决定我们和邻居能不能和睦的关键是拳头、是刀剑、是大炮、是利益,而不是什么人性的美德。”

“儿臣当然也知道,一个国家能够控制的领土是有极限的,但这个极限却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可以随着读书人的增多、交通的发展、信息传递速度的增快而增大的。合格的官员不够多,那我们就去培养更多的读书人;交通太慢,那我们就去修更好的路、做更快的马车、造更大更快的船;信息传递速度不足,那我们就去找更快的传递方式!这些问题解决了,皇权不下县也就不再是问题。”

“阿玛,世界一直是向前的,秦汉时期的人也不会想到,被视为蛮荒之地的江南如今竟会成为膏腴之地,您又怎么能确定,今日那穷山恶水的四十里地,来日不会成为鱼米之乡呢。”

胤禛本来正认真听着,儿子对国家之间关系的一些观点让他有耳目一新之感,从前偶尔闪过的模糊想法清晰起来,正想顺着往下深挖,却没想到弘书说着说着就一个急拐弯拐回了最初的起点。

真是,‘不忘初心’,胤禛无奈的笑了笑,道:“朕知道了,朕会收回旨意,重新赏赐安南国王,以后也不会用疆土来赏人。”

虽然儿子对藩国的看法有所偏颇,但其实细细想来,这也不算什么坏事,起码能一直保持对藩国的警惕,不会叫狼子野心者钻了空子去。至于疆土,不得不说,儿子方才说的有一些道理,虽然他自信大清可以国祚绵长,有自己和儿子在,大清只会越来越强盛,但谁能保证后世不会出现不肖子孙呢,看看先明就知道,前几任皇帝再怎么文韬武略,也碍不住后来的子孙能败家。况且儿子如此看重这一点,他照顾一下儿子的情绪也没什么,这孩子这么多年还真的没对他要求过什么。

——除了钱。

“你方才说,要培养更多的读书人、修更好的路等等,这些事可不容易,你可有具体的想法了?”胤禛打算着借此机会给儿子讲一讲实际的政务,让他知道,治理国家可不是那么容易的,有远大理想可以、但也要脚踏实地,他要学的还有很多。

弘书却不回话,只是一动不动地盯着他。

胤禛怔了怔,回过神来,没好气地瞪弘书:“你这臭小子,朕难道还会食言不成!”

弘书不为所动。

父子俩僵持了一会儿,胤禛拿他这犟种脾气没办法,只能扬声叫道:“苏培盛!”

苏培盛以光速出现:“奴才在。”

“去给内阁传话,给安南国王的赏赐朕所虑略有些不周祥,让他们先不急将旨意发出,重新商议一份赏赐条陈送来。”

“嗻。”退出屋内的苏培盛悄悄松了口气,瞧皇上和六阿哥之间的气氛,今日这场冲突应是烟消云散了,看来他不用再头疼如何将主子娘娘请来救场。

不过,六阿哥才来问安南之事,皇上立马就要更改旨意,嘿,苏培盛微微摇头,六阿哥诶,不愧是他的小主子。

挥开凑上来要替他跑腿的干儿子,苏培盛将袍角一提,以最快的速度赶去正大光明殿——内阁在圆明园里的临时办公地点。

且不说回了正大光明殿还不到半个时辰的允祥和常寿听到这旨意心中如何纳罕,只说九州清晏里,弘书总算不犟了。

“皇阿玛,儿臣站累了,咱们能不能先坐下再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