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71(1 / 2)

加入书签

您给阿玛说说呗,若香入东宫的身份高一些,对咱家也是大大的好处啊,嗯~”“……我明日去问问阿玛。”若不是他母亲族中没有出挑的小辈,世子妃又与他感情不和,他也不会把主意打到商人出身的妾室侄女身上,为了这便宜侄女能有参选的资格,他还疏通关系给妾室的爹谋了个虚职官身。

——虽然主要是俞家舍得掏钱,但他也是费了力气的。

“爷你真好…我打听了,这次那个高总督家的嫡孙女被选中的概率最大,爷,我觉得咱们该提前打点打点…”

细细的私语掩盖在深重的夜色里,在结果出来之前,不知道要有多少人睡不好觉了。

……

“这是改版后的最终定稿,你看看。”虽然已经从丧女之痛中走了出来,允禧却也回不去曾经的洒脱意气,现在的他,蓄起了胡子,表情内敛、气质稳重,仿佛短短时间内就仿佛长大了五六岁。

弘书接过样报,细细查看,现在在他手上的这份报纸,就和后世的比较像了,依然是大开页,文字的排版由竖版变成了横版,阅读顺序也由从右往左变成了从左往右。不止如此,打印机这些年也有些一些小改进被用在了这次的新版上,比如文章与文章之间有了分隔花纹,或者干脆将文章框起来的外框纹——这是加入图片的试水。

“不错,这花纹虽然还是有些模糊,,不过也能看了,慢慢来,迟早有一天我们能给文章配图。”弘书满意地道。

允禧也这样觉得,不过他对文字排版的改变还是有些忧心:“会不会一次改的太多了?本来标点符号就是个新东西,又改了排版,我怕大家不适应、看不懂,到时候再不买了怎么办。”

弘书并不担心:“你太低估百姓的接受能力了,不过从左往右读罢了,民间的话本子甚至有斜着、倒着排版的呢,不是照样有人买。放心,第一期可能不习惯,多看两期就习惯了。”

也不用怕没人买,到目前为止,京城周报还没有代餐,是独一无二的。

——倒不是没人发现这片挣钱的蓝海试图跟风,只是一他们没有弘书这么大的本钱,能把价格定的极低,二则,他们没有弘书的背景,没有内幕消息也就罢了,更不敢报道一些敏感的内容。

又贵内容又不够劲爆,自然不可能威胁到《京城周报》。虽然威胁不到,但其实也有几家小报做起来的,这些能做起来的无一都是在内容剑走偏锋——多多少少沾点颜色。

网?阯?f?a?b?u?Y?e?ī????????é?n?????????????????ō??

现在可没有传播□□涩情读物的罪名,很多颜色小说都大喇喇的出版呢,所以弘书也没插手去取缔,先让野蛮发展着,要管理出版,总得市场先有一定规模,才好制定相关法律,只要不要太过滞后就行。

虽然弘书最开始想做的报纸是轻松娱乐类的,但事实上从《京城周报》诞生以后,几乎都没有报道过什么八卦狗血娱乐内容,要么是报道国家大事,要么是报道法治案件,或者是科普一些有趣的知识,弄到现在,《京城周报》几乎和官媒没什么两样,区别就是没接受朝廷管辖罢了,是他的私产。

最近弘书也在思考,严肃官媒要有,娱乐周刊也要有,只凭民间自己摸索太慢,他还得给打个样。

新的报纸要和《京城周报》分家,各干各的,主编他已经想好了,就蒲沅洲,只等他在现在的副主编位置上历练出来,就可以分出去开荒了。

“等这期报纸刊印后,你就可以去教育司了,先熟悉熟悉,顺便看顾着报社改版第二期,等上手了,报社那边就不用再管了。”弘书道。

托年前那道招贤令的福,他这段时间收获了大把的人才。为了安置这些人才,也为了之后的一系列计划,他上报阿玛,在詹事府名下挂了一个司,级别比六部下属的司低一级。其实是一回事儿,但考虑到招贤令招来的这些人很多都没有考中进士、甚至没有功名,为了不让六部的那些郎官觉得不公平,便将级别降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