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63 章 · 第 63 章(1 / 2)

加入书签

第63章·第63章

牌匾送到时,妙真心情百感交集,她心里想皇上不愧是皇上,很懂得如何拉拢人,就是她这样的医女,也得到这般殊荣。

“民妇徐氏谢主隆恩。”妙真再次行礼。

送匾额来的小太监萧景时都一一打赏,等他折返回来的时候,见到妻子围着匾额转个不停。又想起那日她从宫里出来,一日都没有用饭,在路上见到烧鸡就停下来买了回来,一个人吃着家里的包子吃着烧鸡,竟然就很满足了。

萧景时对她顿觉怜爱,就那样看着她。

妙真见他斜倚在门旁看着自己,不由摸了摸自己的发髻:“你是不是觉得我这样很没出息啊?可是我真的很喜欢大家对我的认可。如今,连皇上都认可我,我心里很兴奋很高兴。”

这种职业上获得的认可,比什么生了几个娃嫁给什么样的丈夫更值得高兴。

“这怎么叫没出息,你才二十岁,已然是得到皇上送匾额褒奖,还要怎么叫有出息啊?”萧景时道。

妙真流连的看了看赏下的匾额和宫缎,不由道:“急流勇退,方能保全。如今我上京的任务算是完成了,此番就不再进宫了。”

“啊?”萧景时见她这般说有些讶异。

妙真笑道:“人要知进,更要能知退。这些珠宝首饰彩缎每个女人都很想要,我也一样,但越是这般,就越得控制自己的贪念。”

她是这样说的,也真的这般做了。

与她相反的是另一个医妇都搬进宫中住着了,成日在妃嫔们跟前奉承着,妙真这里热闹了几日也趋于平静了。

家里的儿女下个月马上就要三岁了,妙真看着他们都觉得日子过的很快,大抵这几年都是奔波着,人一忙,时间就快了起来。

有梅氏带着,儿女倒是都很亲近她,两个乳母即便有些毛病也不敢作怪。

她现在既然当家立事,也不能毫无规矩,好在之前在萧家管过家,如今腾出手来开始打理宅邸。

先是花亭要请花匠休整,厨房也要买下人下来,都得规整好,各处马房米仓库房都得巡查一遍,北方到底干燥些,不像南方容易发潮。

每件事情做完,就在上面划一道横线,才放轻松。

又说黄巧英在宫里,常和娘娘们说笑,对宫女太监又似高人一等的样子,让宫里的人都恨的牙痒痒的。只她一直没被抓着把柄,遂一直在宫里,越发肆意,以至于有了身孕怕人发现,自行打胎,溺在尿桶里,没想到被人告发了。

嘉靖帝一怒之下把她发至礼仪房打三十板子逐出,妙真听了不禁感叹自己有先见之明。

萧景时也没想到会这般,他看着妙真道:“这个黄医妇也着实不谨慎了。”

“越靠近中心,就越容易被人忌惮,况且自己还总侥幸,自然就容易出错了。所以我说你索性在家里好好读书,若中了千好万好,不中,咱们回去过咱们自在的日子,也没什么。”妙真笑道。

萧景时想真真

这个都想不明白。这个世道就是你若不从俗流,即便你再优秀,都有人排挤你。我看四弟和四弟妹都非池中物,从功利些的角度说,我要和她交好,从我私心来说,四弟妹学问好人品高,也应该多来往。”

**

进了腊月之后,就要准备腊八了,妙真早已吩咐人买了五谷米并干果来,让厨下熬腊八粥来。萧景时也邀请了几位苏州府的举子到家里过腊八,他这些日子也算是憋的久了,常常都不怎么出去。

妙真也是很热情的让厨下烹鸡宰羊,整治酒水,让萧景时能够尽兴。

她自己则收到程家大奶奶的帖子,这竟然是纪氏的帖子?算起来也有好几年没见过纪氏了。纪氏的丈夫程君泽当年在翰林院任职,现在又不知道去哪里了?

如果人家没下帖子倒是罢了,人家既然下了帖子,她总是要过去的。

毕竟程大老爷如今在工部任侍郎,程家现在靠着夏首辅,一门显贵。

萧景时过了几日就送她过去,妙真对她点头,方才拿着帖子到门口,没想到是半夏出来接她的,半夏比之前要丰腴许多,很有管事娘子的样子。

“天呐,没想到咱们也有重逢之日。”妙真不知道多欢喜,也绝口不提曾经去南京递过拜帖的事情。

半夏还是和以前一样,领着她进了二门就道:“我从你走了之后,就嫁给了大爷身边的东兴,如今大奶奶管家,我就管着迎来送往的事情,前些日子听咱们三姑奶奶归宁跟大奶奶提起你。大奶奶说你来京里了,也不上门来,倒是好生分,就下了帖子请你过来。”

妙真则道:“还不是之前刚来住在亲戚家中,后来时常要进宫,再有我夫君如今还未及第,我也不好上门。”

“越说越见外了,便是不见她们,你我是何等关系。”半夏笑道。

一路上半夏也说了不少程家的事情:“沁芳小姐许了亲事,后来就要出嫁了,只是咱们家的少爷生的单薄了些,大奶奶喊你来,恐怕也是为了这个。”

妙真心里有了数,也拉着她的手道:“你现在怎么样?有没有孩子?”

“生了个皮猴子,把我颠的没法子。”半夏提起孩子来,止不住的笑。

一别数年,再次重逢,纪氏也是从二十几岁的少妇跨到三十多岁了,衣裳也没之前那般光鲜,着宝蓝色的出锋毛的裘袄底下着紫色横襕泥金拖泥裙,见着妙真都恍惚了一下。

此时的妙真早已不是以前那个脸上还有婴儿肥的小丫头了,但还是很年轻,大抵是她脸比较短,眼睛又圆又亮,整个人显得灵透俏丽。

甚至纪氏看她身上的穿着,就很不一般。

妙真却还是一见面就行礼:“给大奶奶请安,妙真来迟了,请大奶奶莫要见怪。”

纪氏让人搬了凳子来,又招呼她坐下:“咱们以前那么好,你倒好,上京了也不说一声。”

“一开始想着自己还不知道怎么样?能不能被选上,所以就不好上门来,如今才告一段落,见到您的帖子就过来

,这几个月在京里读书,似乎觉得自己更上一层楼了,这个时候他还能够沉下心来,这倒是个好兆头。

有的人临考时,非常容易心浮气躁的,这可不是好事。

到了小年之前,纪氏的儿子已然好了许多,妙真又开了理中丸,让他调理脾胃。纪氏给的诊金,妙真不仅没收,反而给孩子送了一条专门在银楼打的长命锁。

若非是那次帮纪氏生产有经验,马贞妃那里她也不会轻车熟路,再者,做大夫的,就希望孩子能够好起来。

纪氏平素少有助人,如今见妙真这般是真心回报,也叹了一口气:“哥儿若好,我愿意折十年阳寿都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