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7 章 · 第 117 章(1 / 2)
第117章·第117章
顾闲回过神的时候,周围的人都已经朝自己看来,旁边几个长洲县的人还齐齐把他扛了起来,哈哈笑道:“闲哥儿你发什么愣?你又成案首了!”
顾闲被几个朋友扛得高高的,旁人也自发地给他让路,他很轻松地抵达榜首位置,只见上面赫然写着自己的名字,后面则是另外四经的“魁首”。
正式科举时一般也是这样平定名次的,《五经》分开阅卷,各自选出自己这一经的魁首,而后由主考官五个魁首中选出真正的第一!
这个第一有时候并非是文辞当真拉开了多大的差距,还会考虑年龄、相貌、地域等等因素。
顾闲这个案首,估摸着也是知府蔡国熙以及一众主考官衡量过后的结果。
在文辞拉不开差距的情况下,大家都是偏向于选年轻点的,毕竟人家努力几年就跟你们这些回锅肉努力十几年一个水平,谁天赋高谁天赋低一目了然了吧?
此前还有人提议科举搞改革,考了几次都考不上的就不许考了,一律安排他们干别的去,别把资源和金钱浪费在读书上了,这功名利禄你真的把握不住!
可惜不少科举回锅肉就等着有朝一日翻身呢,这项改革自然没有落实到底。
顾闲心想自己大抵是占了年龄的便宜,难怪都说出名要趁早!
蔡知府,好人呐,居然给自己来了个案首!
按照周教谕他们的说法,都府试案首了,院试那肯定不会黜落。那他马上要成秀才了?!
顾闲高兴不已,就着被朋友们扛起来的姿势朝周围贺喜的人致谢:“承让,承让,知府肯定是图我年纪小才选我当案首。”
他拱手谢过一圈,便让同乡好友赶紧把自己放下地,免得累着他们。
许多人对此又是羡慕又是感慨。
十五岁的秀才,还是连拿两个案首的那种,谁看了能不艳羡?
再看他与同伴们感情极佳,同行的都由衷为他高兴,更觉这位年纪轻轻的案首应当学问人品俱佳。
《史记》中曾提过观人五法,即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窘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
其中最基础的一样就是“居视其所亲”,也就是看看他日常跟谁亲近。
如果一个人周围全是些狐朋狗友,那就得考虑一下他本人到底值不值得信赖了!
这是很容易理解的事情:不说别的,只说你这些狐朋狗友干的混账事你知道吗?
知道,你就是同流合污;不知道,那你就是识人不明。
无论哪一样,你都不值得相交!
放榜结束,考生们回去稍作休整,便相携去拜谢考官。
顾闲这个案首走在最前头,见了知府也没跪下,只恭恭敬敬地行了个礼。他的动作行云流水,仿佛读书明礼之人理当如此。
旁的考生见状,一时忘了平时是怎么拜见知府的,自也跟着行礼。
大明
顾闲在心里嘀嘀咕咕(),抗?瑓?絙?し????荘?卟??葶??晎抖?
???虎晎抖?葶????⒔[()]⒔『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顾闲感觉吧……不如我老师!
不过他还是很有礼貌地听完了全场,毕竟蔡知府这位创办者还在,这点面子还是要给的。
结果上头的名师讲完,蔡知府上台讲了几句,向学生们介绍了今天的旁听生,顺便……让顾闲这位案首上台讲两句!
顾闲:?
这可是你让我讲的,不是我主动要求的。
顾闲朝相邻的几个同乡挤挤眼,做了个鼓掌的手势。
同乡们会意,这个他们熟,在县试时给县令他们来过一次。趁着顾闲走上台的功夫,他们纷纷跟旁边的人窃窃私语起来。
于是在顾闲登台的那一瞬,后排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尤其是那批分散在人群中的长洲县考生,那更是拍得十分卖力,力求给足他们长洲县案首的排面。
弄得人家中吴书院的学生都一愣一愣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