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7 章 :【合乎礼仪】(1 / 2)
第137章:【合乎礼仪】
顾闲与王宜玉三人密谋完毕,又悄然溜回去关心大家吃得如何,问得那叫一个贴心周到,仿佛刚才他不是去偷吃,而是去后厨把控全局。
徐阶吃了顿满意的饭,笑着夸道:“你小小年纪的,这手艺倒是难得。”
顾闲笑眯眯地说道:“每次想到有好吃的自己吃不着,都难受到睡不着觉,所以就琢磨着自己做了。”
他这一世投生得好,哪怕刚出生时母亲因为得知阿姊去世的消息伤心得病了一场,后来也在一家人的关怀下好起来了。
而后嫂嫂嫁了过来,侄子侄女先后出生,家里还在县城买了宅子,日子就愈发地和美了。
顾闲自己虽说不上“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但遇到的良师益友着实不少,个个都见他年纪小都让着他,由着他到处上房揭瓦瞎闹腾。
家中再也不是那等养不活孩子只能送去当学徒的穷苦光景。
这种情况下,学厨便只能说是爱好了。
听顾闲坦然承认自己爱吃,徐阶笑着叮嘱:“听说你过两年准备下场考试,平时还是要以学业为重。”
顾闲道:“我晓得的!也就每个月与大家吃这么一回,平日里功课多到做不完。”
说完他还看了眼王世贞,再看了眼张居正,意思是导致他做不完功课的罪魁祸首就在现场!
王世贞自不必说,他正儿八经的老师;张居正也脱不了干系,这人本着“放一只羊也是放,放一群羊也是放”的想法,考校张敬修他们学习情况的时候把他也给考校了。
偶尔还要给他出点诸如“怎么发展云南”“怎么整顿边境”之类的策论题,简直叫人防不胜防!
天知道他有天只是感慨了一句“四川的五色大米拌沿海地带出的紫菜特别香”,就被提问“你对四川的未来发展怎么看”。
紫菜这种东西,在明朝已经有许多人发现它的美味了,像李时珍写《本草纲目》时还研究过它的药用价值:凡瘿结积块之疾,宜常食紫菜。
也就是说早在明朝,医家就发现类似于大脖子病这种情况,平时多吃紫菜可以缓解!
事实上内陆许多地区都是大脖子病的高发地,只是许多人觉得生这种病是自己倒霉,极少有人针对患者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直至清末民初,热爱搞各种研究的人多了起来,才发现这种脖子上长瘤子的病还存在一定的地域性。
只可惜这时候的紫菜人工养殖还不发达,只能靠采集天然紫菜供应市场,寻常人家的饭桌上很难见着它。
此前顾闲倒是曾与沈春生探讨过紫菜人工培育和人工养殖的办法。
只是养殖这种东西很容易血本无归,正儿八经开海禁又是去年才有的事,顾闲也不知道沈春生有没有组织人手去干。
要是人工培育成功了,也算是一样不错的“海味”营生了。
顾闲陪着徐阶他们喝了个饭后茶,便与张居正一起送徐阶
自己戍守的地方毫无归属感。
但凡有敌军在收获季节抢了自己种(或养殖)的东西,许多人估计都控制不住自己的暴脾气。
顾闲道:“我听人说,连珍珠都能养!南宋时期湖州便有人研究出养殖佛像珍珠的办法,可厉害了。()”
????発げ???虎?????葶?筑陫聢???衟?齱虎?
???????睭歓?膉??筑?敧?魑?????
????荘蕑噓?襣????坓?豔?蹿し???憄?奲????犎??????屏?聻啓?
??羕葶睭??????瞍敧?虎?
??纘?偎?葶啜????捫????厐?“睭腹??_虎N厐偛?癞??桑抗_睭??()?[()]『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海贸之事涉及太多利益,即便明眼人都知道眼下海贸大有赚头,还是有许多人明里暗里阻挠开海。
不过如果有成熟的技术支持,发展海洋养殖业倒是一个不错的思路。平日里总说山珍海味,不就是因为山上长的和海里长的俱是难得之物吗?
顾闲说的珍珠还很好运输。
张居正思量片刻,说道:“此事往后再说吧。”
顾闲也没想着自己随便讲讲就能落实下去,他连连点头,反过来叮嘱张居正好好保重身体,以后还有许多要紧事等着他去干!
我们大明能不能有世界第一的海洋养殖业,世界第一的海陆军队以及世界第一的海上贸易商队,就看你了姐夫!
张居正:?
论起安排人做事,这小子称第二,没有人敢称第一!
天底下的土地就这么多,想要民不加赋而国用足,发展海洋经济倒也不失为一条路子。
张居正看了眼顾闲。
他一个湖广人士,按照地域来算处于南北之间,往北是晋西北地区、往东南方向是江南地区,说好听点是南北皆通,说难听点就是两边不靠。
老师徐阶虽是南直隶人,但已经决定要告老还乡,往后南边这一块还得有可靠的人去经营。
只是顾闲这小子……算可靠吗?
张居正没再说什么,只表示自己把这些话都记下了。
等这小子成了气候,这些活全归他干。
你自己提出来的方案,当然是你自己去执行最适合!
嗯,江南地区、闽越地区、两广地区、川湘贵滇地区,大抵都是南方……
万事俱备,只等这小子成长起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