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132 章 · 第一百三十二章(2 / 2)

加入书签

“你在想什么?”孟青把一沓纸塞给他,“这些人的情况都还记得吧?”

“记得,我有在听,一共有十三个合我们要求的。”孟春说,“这十三个都留下吗?”

“先去打听打听,确认他们说的是真是假,知道……”

“知道,知道,我去找市令大人和巡街的衙役打听。”孟春抢话,“姐,你是要说这句话吧?”

孟青一噎。

“走了,回家。”杜黎说。

孟春看一圈,“尹大娘子呢?回去了?”

孟青拧他一把,“她早在一个时辰前就走了,走的时候还跟你打招呼了。你今天是怎么回事?遇上故人还是遇上仇人了?心不在焉的。”

“你猜。”孟春没回答,他忧虑的事是在几十年后,现在说只能徒增烦恼。

杜黎撸起袖子,他跃跃欲试道:“青娘,你现在身子不便利,我替你教训教训春弟吧。”

“那就不用了,想教训人,你去教训自己的兄弟吧。”孟青不肯。

孟春得意地笑,他扶着孟青的胳膊,亲近地说:“姐,下辈子我还当你弟弟。”

杜黎锁上门追上去,“我俩都有两个孩子了,还分什么你的我的?”

“还是要分的,你的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孟青霸道地说。

“对极了。”孟春赞同。

杜黎叹一声,“春弟啊,我还记得你在吴县的时候说过,你要把我当作兄长待的。”

“什么时候说的?我不记得了。”杜黎现在不是小可怜了,孟春也就不承认了。

杜黎摇头,他不自取其辱了。

回到家,杜黎去做晚饭,孟青和孟春梳理今天的人选名单。她拿着任问秋的户籍,说:“你带上两个仆从跟他去温县一趟,商谈好了再回来运钱,把纸坊买下来之后,你跟他留在温县,在怀州几个县各办一个义塾,染坊和竹坊集中买下两座。”

“洛阳的义塾留谁打理?”孟春问。

“贺卞,他是洛阳本地人,又是胥吏之子,而且他爹的上官是尹明府,有这重关系在,我对他比较放心。”孟青说。

“这个于麦呢?他娘是刺史府上的奶娘。”孟春问。

“安排去汝州新开义塾吧。”孟青说,“让齐云山去鄂州,还有这个、这个、这个,也都去江南西道,像荆州、陕州,还有相邻的襄州。先让他们带五百贯钱去租商铺做纸扎明器生意,有盈利了再买下商铺。明年你再带着纸坊、染坊和竹坊的盈利去这些地方买下纸坊、染坊和竹坊。”

孟春点头,“行,我听你的。”

“我争取把陈管家一家弄过来,让他们父子三个跟着你办事。”孟青说,“你这两年要辛苦了,要往各地跑。”

“为了赚钱,辛苦也值了,旁人想有我这个福气还得跪在佛前烧香磕头。”孟春看得明白,“我也就辛苦这两年,等我培养出得力的下手,我让他们出去跑。”

孟青拍拍他的肩,“加油干,我们一代赚下十代都花不完的钱。”

孟春大受鼓舞,“要是没有纸扎明器的东风,我们想赚这个钱也赚不到。我们置下这个家业,后代只要不败家,守着染坊、纸坊和竹坊,十代都不愁吃喝。”

〓作者有话说〓

12点还有一更

第133章·第一百三十三章xhwx6\.c\om(xh/wx/6.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