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160 章 佳人 永都。6(2 / 2)

加入书签

“几年不见,元直兄的孩子都这么大了?”

“我并非这个孩子的生父,”徐庶仍是直来直往的脾性,坦言道,

“只是在来此的路上,受他病重的父亲所托,照拂一二。”

说到这,徐庶蓄须的面颊一皱,“我孤身一人,独来独往惯了,着实不知该怎么照顾孩童,倒是让这孩子随我餐风露宿,在外受苦。”

徐庶生性不拘,喜好在外游历。在他为母守完孝后,这些年来,一直在各地云游,居无定所。

曹丕听了徐庶的话,即刻道:“城中有一处宅院,是我长兄所设,为无处可去的稚子提供容身之所。若义士有此需求,可将此子安置在那。”

徐庶心知曹丕这是误解了他刚才的话,出言解释:

“多谢二公子。这个孩子尚有亲人在世,就在许县。我正要依照他父亲的托嘱,将他送到亲人那。”

知晓了缘由,曹丕不再多问:“那便好。”

他背起长弓,询问顾至:“我正要去林中狩猎,先生可要同去?”

顾至看向一侧的郭嘉,郭嘉像是早有预料,直挺挺地往后倒,被眼明手快的荀彧扶住。

在荀彧几近无奈,仿佛在说“你二人莫要再闹”的目光中,顾至遗憾地收回目光。

“下回若有闲暇,再与二公子同去。”

曹丕行了一礼,翻上马背,带着侍从离去。

曹丕走后,徐庶捋下背负的包裹,打开,取出一只尺余长的小布囊。

“我在外远游时,遇上两位义士,他们托我将此物转交给顾郎。”

顾至接过布囊,低声谢过。

等回到家中,顾至第一时间将它打开。

布囊里头有一方信匣,一团用绸布包好的,尺余长的不明物。

顾至将信匣放到一旁,掀开层层包裹的绸布。

当藏在其中的物什呈现在眼前,顾至指尖的动作骤停,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外头的绸布重新包了回去。

动作虽快,但刚才那“惊鸿一瞥”,已足够他看清此物的真实面貌。

正是一大一小两个“熊猫头”的人面陶像,摆出哼哈二将的架势,将丑绝人寰的艺术展现得淋漓精致。

陶像做得虽丑,看不清原貌,但面部刻画的神情颇为传神,令他似曾相识。

顾至让自己的双目缓了片刻,打开信匣,取出上头的缣帛。粗略一扫,果然在信的末尾看到两个熟悉的人名。

甘宁与郭泽。

[顾郎敬启:

久未通问……]

信上的内容非常简短,只有短短几列,大意是:许久未联系,近日可好?我们如今在江东跑活,结识了一位很有趣的朋友,托他的福,给你送一件礼物。以后见到陶像,就像见到我二人。萍水相逢,遽然半生,有缘再会。另,昔日受托,还有一封信,如今一并交给你。

顾至重新查看信匣,在底部瞧见了另一封折好的缣帛。

他放下手中的书信,取出匣中的另一封。

那片缣帛看上去已有了一些年头,表面泛着黄,但干净整洁,似被妥善保管了多年。

上方的折痕清晰而深刻,多年来从未被人查看的缣帛在顾至的手中展开,现出墨迹。

这片缣帛上只写了一句话。

[从心所欲。]

第161章酒垆黑犬。5xhwx6\.c\om(xh/wx/6.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