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6(1 / 2)

加入书签

古董文玩圈义不容辞。当然这几位的背景是经过部里背书的,这些年不光谭城丢宝贝,重大文物盗窃案时有发生,专家们被迫积累了些“经验”。

到了就干活,“9.14省博重大文物失窃案”第三次专案组会议正式开始。

今天这场会议十分重要,领导能来的都来了。

省博这边也把丢失的草书赝品,原件的档案照片带来了,还下了血本,把馆藏的徽宗另外两幅真迹也拿来作对比。

外行啥也不懂,大领导,小领导,参会的干警们屁都不敢放,烟也不敢抽,怕伤了文物。就等着专家比对后,发表重要意见。

结果倒好,这帮专家拿着放大镜看了半天,又是惊呼,又是摇头,又是争论,最后吵吵得脸红脖子粗。

谭城这边的人一脸懵,这是闹哪样?

还是清瘦斯文的古书画修复传承人徐大师心好,解释给大家听:

“古书画仿制这块,一般人都认为书法字迹是关键,其实不然,早在元初就有郭畀临摹赵孟頫,以假乱真,连正主都分辨不清。说到徽宗,闻名于世的是他的楷书瘦金体,草书传世虽少,但喜欢的人也不在少数。

你们丢的这幅作品虽然公开展览的次数不多,但曾做成临摹册子在书画圈子流传过一段时间。

一幅字篇幅有限,临摹个十几二十年,千千万万遍,只要有天赋,肯下功夫,达不到郭畀的水平,赝品的临摹水平还是可以做到的。

这样的人光我所知就不下二十个,何况民间卧虎藏龙,书法高手比你们想象中多很多。我们来谭城主要是帮你们缩小调查范围,靠赝品的字迹没法达成这一目的。”

文检的老辛也在,作为笔迹鉴定专家,他也有发言权:“软笔书法更加灵活多变,搞笔迹鉴定要比硬笔字迹难很多。”

徐大师点头表示赞同,指着桌子上的赝品,“同理还有印鉴,它跟灵活的毛笔字相比是另一个极端。你们公安经常跟萝卜章,假证打交道,不需要我举太多例子。

仿照出一模一样的虽然有难度,难不了能工巧匠。这方面的鬼才,别说西泠印社所在的浙省,前段时间我认识个凿石狮子的,印鉴这样的杂项也玩得特别好。”

前两天刁难戴豫的那位王姓领导又急了,“那你们吵吵个啥?你们还能不能给出专家意见了?”

古玩行的王老板跟他同姓,扫了本家一眼,皮笑肉不笑道:“没耐心等,就先忙别的去,反正你也只能动动嘴皮子。”以后也不打交道,他有钱有人脉,不怕得罪地头蛇。

“你!”姓王的领导气得眼珠子都要蹦出眼眶。

总队长齐伟强以“耿直”著称,“我老婆更年期都没你这么爱生气。老王,你是不是得甲亢了?”

其他人憋笑,不是也得是。

徐大师德艺双馨,脾气好得很,不紧不慢继续释疑,“排除了上述两项,搞古书画鉴别,最难,最关键的只有一个,底本。纸张和绢本的仿制做旧是最难的。”

终于说到重点了,所有人都打起精神,听徐大师上课。

……

600米开外的部队幼儿园,苗苗班的小朋友正在教室里等着上音乐课。

? 如?您?访?问?的?网?阯?发?b?u?Y?e?不?是?????????e?n?Ⅱ?????????.???ò???则?为????寨?佔?点

念白胖手杵着肉脸,大眼失焦,一副兴趣缺缺的模样。

她的同桌李木子是个娃娃头小胖妞,特别爱管闲事,“你嘎哈呢?你咋不背手坐好?”

“不嘎哈。”小胖妞眼睛跟朴玉有些像,念白赏脸回她一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