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4(2 / 2)

加入书签

再加上一个储物柜,分成两个区域,一个可以放冰块,一个常温。

餐车大约两米,有四个轮子,可推可拉,移动方便。

阿蛮看着那餐车,想了想道:“可……可以做。”

阮锦的眼中露出几分惊讶,赞道:“阿蛮也太厉害了!那……不如就在餐车上再加上两个字吧!蛮锦!”

此时的两人就像青春期时陷入热恋的小情侣,整个房间里都是爱情的酸臭味。

于是一整天的时间,阿蛮和阮锦一直在寻找各种适合的木材和铜铁,又找到了适合车载的炉子,为了加快进度,各种箱子和框架基本都找的现成的。

再配上阿蛮的一双妙手,下午刚过半,两人就合力做出了第一款餐车。

成品餐车上雕着板板正正的两个小篆:蠻錦。

阿蛮的小篆笔画着实多了些,后面雕这两个字,阿蛮就雕了半天。

好在成品效果非常好,简洁大气,又十分有标志性,实用性又强,还结实耐操。

阮锦决定,找几个得用的木匠,像这样的餐车同种标准再做九个!

阿蛮则决定,以后自己不论雕什么,都要在他的作品上雕上蛮锦两个字。

其实他更想让阿锦的名字在前面,结果阮锦读了读,锦蛮锦蛮,寂寞救命鸡毛……算了算了,还是蛮锦吧!

此时的集市上,虽然阿蛮不在,小摊子却仍是一派井然有序。

阿丙已经开始学擀面了,三儿教的,三儿虽然外表柔弱,其实教起人来一点都不含糊。

远远的,阮锦便听到他在大声的指导着阿丙:“你这样不行,厚的厚,薄的薄,厚的容易煮不熟,薄的容易破成粥!哎呀!我再给你示范一遍,看清楚了,我再示范最后一遍!”

阿大有点看不下去了,说道:“三儿,阿丙说什么也是老大哥了,你说话也注意着点儿。”

阿丙反驳道:“我不老,我才二十四。”

阿大:……活该你挨骂!

三儿说道:“锦少爷说了,这叫严师出高徒。我现在不对他严格一点,到时候做的面不好吃,砸得可是咱们蛮锦的招牌!”

阿丙深以为然,黝黑的皮肤笑出一口白牙,点头应和道:“三儿姑娘说得对,正该如此,正该如此嘿嘿。”

阿大:……

真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没救了!

阿二则像只勤快的小蜜蜂,一碗一碗把阿大煮好的面端到食客们面前,再给他们配上八宝酱菜和茶叶蛋,虽然笨手笨脚,胜在勤快踏实。

终于,阿丙的面擀出来了,除了切得宽了些,倒也还算成功。

三儿看着煮了一锅,只勉强说了一句:“马马虎虎吧!你再去擀一份,再擀一份咱们也该收摊了。今天的食材还是准备少了,明天怕是又得再多准备些……”

正在数钱的四儿抬起头来问道:“需要准备多少?我记下来。”

这里唯一一个识字的就是四儿,他从小跟着阮锦,算是多少读过一些书。

九大夫则在打算盘,打了片刻一脸钦佩的抬起头来说道:“不得了!这一天竟有近四千文的进账,你们家少爷这是发达了啊?”

四儿闻言嗨了一声,一边往竹片上记录一边道:“九哥,我们最多的一天有五千多文呢!少爷的馄饨算是在咱们桃花镇火起来了。”

如果古代有网红食品,那么阮锦的馄饨和面条以及茶叶蛋无疑是最火的。

网?址?F?a?布?Y?e??????ū???€?n????〇????5????????

八宝酱菜则深受底层百姓的喜爱,因为它便宜,三文钱就能买一斤,这一斤足够普通人家吃上两三天,就一碗杂粮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