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汽车销售大战,惊起的庞大影响(2 / 2)
【其更深远的影响在于,它极大地激发了国内丶特别是轻工业重镇企业参与国际贸易的热情,成为了催化民间外贸活力的『催化剂』。】
【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远东贸易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它证明,中国民营企业完全有能力在国际经贸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通过市场化运作,既能实现企业自身的发展,也能为国家层面的经贸合作探索新路径丶积累新经验,最终实现互利共赢】
安徽,芜湖。
时任安徽国投的詹青夏逐字逐句看完了《江淮日报》转载自《经济日报》头版特稿,目光沉重。
尤其是,那行主标题【跨越北方的贸易桥梁——远东贸易谱写中苏民间经贸新篇章】
让他的心思浮动不已。
他缓缓抬起头,看向坐在对面沙发上,那位自称来自西南开发集团的赵经理。
「贵司要造车?」
詹夏来的声音平稳,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审慎。
这位被太子李楚泽委以重任丶实际管理西南开发集团的赵经理,名叫赵东来。
是李楚泽他老子给他安排的「太傅」。
他是恢复高考之后的第一批大学生,清华毕业的高材生,原本前途无量,却因个人生活问题栽了跟头。
下乡的时候,在农村娶了个乡下老婆。
考上清华之后,自是前程似锦,但他这个乡下老婆怕他进了城就不回来了,死活不让他回城。
没办法,赵东来为了读书,就带着乡下老婆一起进了燕京城,一边上课读书,一边还得赚钱补贴家用。
日子虽然辛苦,妻子也时常作妖,但因为生下了一个儿子,勉强还能过下去。
但当他分配工作进入单位之后,情况急转直下。
妻子缺乏安全感,疑神疑鬼,尤其在生下第二个儿子后产后抑郁,非说他与单位里一位十分漂亮的同校学妹勾勾搭搭,闹得他在单位颜面尽失。
赵东来气的没办法,直接辞职下海。
在别人的引荐下,赵东来来到了李楚泽的这家新成立的西南开发公司上班,逐步得到了重视,成为了这家公司的实际管理者。
面对詹夏来这位地方经济掌舵人审视的目光,赵东来面色平静,不卑不亢:「詹总,准确来说,是我们西南开发集团,与远东贸易合作,希望共同进入汽车制造领域。」
「我们此行,是希望寻求贵省的支持,尤其是在芜湖地区。」
詹青夏没有任何表态:「年轻人,有抱负是好事。但你应该清楚,如今中国的汽车市场,几乎被几大合资品牌和进口车牢牢把控,技术壁垒高筑,资金需求巨大。」
「国产汽车品牌寥寥无几,生存艰难。想要在这片红海中杀出一条血路,谈何容易?」
赵东来冷静地摇了摇头,目光坚定:
「詹总,难道因为事情困难,我们就不去做了吗?」
「新中国的建立,改革开放至今取得的成就,哪一项不是迎难而上,遇山开山丶遇水架桥?」
「以我浅见,正是国产汽车品牌势微之时,才更需要你我这样的人投身其中,为国产汽车工业的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更加自信和有说服力:
「而且,据我们所知,贵省正在积极谋求产业升级,已经决定将芜湖市作为重要的工业发展基地,为其寻找新的丶强有力的经济增长极。」
「而正如您从这篇报导中所看到的,由我们的合作夥伴远东贸易引进的苏联汽车,凭藉其皮实耐用丶性价比极高的特点,在国内市场受到了出乎意料的热烈欢迎!」
「目前,我们集团已经与浙江金华丶温州,山东莱州,福建石狮以及广东等轻工业发达地区进行了广泛接触。」
「反馈回来的信息极其踊跃,大量的计程车公司和私营企业主已经表达了明确的购买意向,甚至已经下单!」
敏锐察觉到詹青夏脸上的表情变化,赵东来飞速道:
「詹总,这绝非一片厮杀惨烈丶寸步难行的红海。」
「在我看来,这是一片广阔无垠丶远未充分开发,并且正在快速增长的蓝海!」
「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机会,一个支点。」
「而芜湖,具备成为这个支点的所有潜质!」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