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独家授权!(2 / 2)
我不印就意味着亏损!但如果您愿意给我『独家授权』,您绝对会得到意想不到的巨大收益……」
莱昂纳尔仍然没有说话,做了一个「请离开」的手势。
阿道夫·马尔克斯见状,没有再多说什麽,点了点头,转身,拄着他的银头手杖,沿着走廊离开了。
莱昂纳尔「砰」地关上了房门,将圣彼得堡的寒冷隔绝在外。
他不知道这个阿道夫·马尔克斯是聪明还是愚蠢。
他竟然怂恿自己,一个法国作家,为了赚金卢布,把作品献给俄国未来的皇帝……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想到了巴黎,他的书桌,未完成的《雷雨》。
两天后,他必须离开这里。
——————
莱昂纳尔还没有回到巴黎,但关于他的新闻已经再一次席卷了这座城市。
他在陀思妥耶夫斯基葬礼上的致辞已经先他一步,通过电报和信件,迅速在巴黎的文化圈传播开来。
首先是《费加罗报》以大篇幅全文刊登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盛大葬礼,以及莱昂纳尔的悼词。
《费加罗报》还特地加上了编者按,几乎是不吝赞美之词,称赞这篇悼词:
【是一篇超越了哀悼本身,直抵文学本质与时代精神的雄文】。
并且认为莱昂纳尔·索雷尔:
【以其特有的敏锐与深邃,为一位俄罗斯的文学大师,绘制了一幅属于整个文明世界的精神肖像。】
法国的媒体也开始热议这位年轻作家在俄罗斯受到的「超规格」礼遇——
亚历山德琳剧院的热情接待,圣彼得堡上流社会的追捧,都被一一挖掘和渲染。
但更多的讨论,则集中在那篇悼词本身。
人们将这次致辞与半年前,他在福楼拜葬礼上的发言联系起来,一个清晰的共识逐渐形成:
莱昂纳尔·索雷尔与同时代的其他作家丶评论家最大的不同在于,他总能以一种近乎「预言」的口吻,精确地阐述这些逝去的文学巨匠将为「未来」带来何种启示与价值,而非仅仅局限于赞美他们当下已取得的成就。
《辩论报》的一篇评论写道:
【索雷尔先生仿佛手持一副能看见未来的望远镜。
他剖析福楼拜,我们看到的是二十世纪文学的萌芽;
他悼念陀思妥耶夫斯基,我们看到的是人类精神困境的预演。
他不是在总结过去,他是在为未来的读者解读这些灵魂的价值。】
《时代报》则更直接地指出:
【这位年轻的「索邦的良心」,似乎天生具备一种为「经典」赋予「当代性」的奇异能力。
他让我们意识到,那些伟大的逝者,并非躺在棺椁中,而是活在我们即将踏入的明天。】
这些评价,让整个巴黎的沙龙都愈发期待莱昂纳尔的回归。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