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网格小组(日万第二更!大佬们!求月(2 / 2)
「老板万岁!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
欢呼声此起彼伏。
陈秉文看着台下那一张张因激动的脸庞,心中感到无比欣慰。
这笔奖金,不仅是对过去的肯定,更是对未来的投资。
它买到的,是员工的忠诚,是团队的凝聚力。
空气中弥漫着钞票的油墨味和未散的亢奋馀热。
工人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摩挲着刚到手的奖励,兴奋地讨论着晚餐加菜或是给家人添件新衣。
陈秉文微笑着看着这一切,片刻后,他轻轻拍了拍凌佩仪和高振海的肩膀,低声交代了几句。
在工人们还沉浸在收获喜悦的氛围里时,他和几位核心管理层,连同市场部骨干们,悄然穿过喧闹的人群,步入观塘厂会议室。
会议室的门一关,门外的嘈杂像是蒙上了一层隔音棉,世界瞬间安静下来。
长方形的会议桌旁,陈秉文坐在主位,左侧是运营总监凌佩仪,右侧是市场部新提拔的经理李明,旁边坐着负责加盟体系的专员小陈和财务代表梁启明。
高美玲坐在凌佩仪侧后方,面前摊开笔记本,神情专注,俨然一副得力助手的模样。
桌上摊着港岛地图丶密密麻麻的士多店分布草图。
「各位,」陈秉文放下手中的水杯,目光扫过众人,「新加坡首战告捷,产能瓶颈突破,陈记瓶装糖水在港岛和海外都站稳了脚跟。
但这只是开始。
下一步,我们要把根扎得更深,把网撒得更广。
目标,就是遍布港岛大街小巷的两万多家士多店!」
他的手指重重敲在地图上那些未被标记的居民区丶屋邨角落。
「惠康是主动脉,但士多店才是真正深入社区丶触达每一个家庭的毛细血管!
打通它们,陈记才能真正成为港岛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成为随手可得的国民品牌!」
李明立刻接话道:「陈生说得对!
士多店数量庞大,覆盖极广,单店销量虽小,但聚沙成塔,总量惊人!
而且,士多店老板多是街坊,顾客黏性高,口碑传播快,是品牌下沉的黄金渠道!」
「但难点也很明显。」凌佩仪冷静地说道,「数量庞大丶分布零散丶单店订货量小丶配送成本高丶店主普遍谨慎怕压货。
传统的经销商模式,面对如此分散的终端,效率低,成本高,店主积极性也难调动。」
「所以,我们需要一个全新的模式。」陈秉文接过话头,拿起昨晚拟定的那份标注着「网格小组」字样的士多店渠道扩张计划。
他将计划书摊开在桌上,手指点着核心部分:「网格小组模式!这就是我们打开毛细血管的钥匙!
核心思路很简单:网格化管理丶零风险铺货丶即时结算丶精准服务!」
陈秉文的目光扫过众人,条理清晰地阐述:「将港九新界划分为若干网格区域。
每个网格由一名经验丰富的市场专员担任网格组长,带领两名熟悉当地街情的网格员组成一个小组.」
随着陈秉文的讲解,凌佩仪等人很快搞清楚,「网格小组」模式的具体实施方式。
最后,陈秉文总结道:「这个模式的优势在于,它彻底消除了士多店老板的库存风险和资金压力!
他们只需要提供一小块地方,就能零成本增加一个赚钱的产品线。
卖得好,他们赚差价;
卖不动,他们毫无损失。
而我们,则通过这种低门槛丶高渗透的方式,将陈记糖水送进港岛的每一个角落!」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随即爆发出热烈的议论。
「妙啊!零风险铺货,店主肯定愿意试试!」李明兴奋地拍了下桌子。
「卖完结算,现金支付,这对小店主吸引力太大了!」小陈也连连点头。
「三天一结算,频率高,店主能快速见到钱,积极性就起来了!」梁启明从财务角度肯定了结算周期。
「网格化管理,责任到人,效率高!」凌佩仪立刻看到了执行层面的可行性,「陈生,我认为这个方案的可行性很高,可以先确定几个有代表性的区域,进行试点推广。」
会议室里热烈的议论声渐渐平息,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陈秉文身上,等待着他拍板定案。
陈秉文环视众人,点头说道:「凌总监的建议很务实。
『网格小组』模式虽好,但纸上谈兵终觉浅,必须落地试水,才能见真章。」
他手指点在地图上几个区域:「首批试点,就定在深水埗北区丶旺角弥敦道片区丶油麻地庙街片区!
这三个区域,人口密集,士多店密度高,且覆盖了居民区丶商业街丶夜市等不同消费场景,极具代表性。
李明,你立刻组织市场部,细化这三个网格的具体划分,每个网格覆盖30-50家士多店,确保边界清晰,责任到人!」
「是!陈生!地图和名单明天一早就能出来!」李明立刻应下。
「凌总监,」陈秉文转向凌佩仪,「网格小组的组建是整个计划的核心。
组长人选至关重要,必须是有经验丶懂街情丶能扛事的骨干。
从现有销售团队中选拔,或者对外招聘熟手!
薪资待遇要体现价值,底薪加提成,上不封顶!
网格员招聘倾向于本地街坊兼职,手脚麻利丶沟通能力强是硬指标,日结工资加补贴,让他们有干劲!
招募和培训,你亲自抓,市场部负责实施,一周内,我要看到十支精干的小组整装待发!」
「明白!陈生!」凌佩仪立刻应道。
先更后改,谢谢大佬们支持!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