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0章 搞坦克前的工业铺垫(1 / 2)

加入书签

第90章 搞坦克前的工业铺垫

当晚的庆功宴,最终宾主尽欢而散,

在散席之前,鲁路修也藉机稍微提了一句之前战役战利品分配的事情,因为战争结束后这几天,心腹克洛泽上尉已经帮他把一部分战利品处理掉,换成了现钱,可以拿出一部分来分了一当然,不是所有话都能当看全部同僚的面聊的。有些话可以敲开说,有些话需要一对一私聊。

但不管如何,最后的结果都是好的。所有同僚丶下属对于鲁路修拿出的奖励分配方案非常满意又有功立,又有军衔和职务可以晋升,打赢了胜仗有大笔缴获还能分钱,这麽好的长官哪里去找。

而鲁路修最后的分配原则是这样的:所有的菸酒茶咖等嗜好品,以及腌肉罐头之类的高端日常消耗品,他全部拿出来分给所有将士,自己一点也不多拿。

军官们也最多多拿几盒雪茄丶名酒之类,但其他的也都跟士兵平分。

自己用不掉的部分,这几天里克洛泽也都帮忙找法兰克本地商人变现了。最后售出的各类嗜好品大约有4000多吨,肉类1.3万吨。加起来卖了5200万马克。

这些钱,给参加了敦刻尔克空降丶接应丶保卫作战的士兵,以及后续参加伊普尔斩首行动的土兵,每人次都发了300~500马克的作战津贴,差不多就花了600多万马克(人次就是参加了多次行动的就翻倍发)

受伤士兵,普遍还会得到800-2000马克的营养补助,战死的士兵发放4000马克起步,喷火兵和空降兵再翻倍起步。

所以津贴和补偿丶抚恤加起来,累计花掉了1600多万。

剩下的钱,鲁路修还拿出1000多万马克,成立了一个伤兵医疗保障基金会,用来给磺胺药等试验性伤药的后遗症患者丶副作用患者发补贴,因为截至目前为止,他和法本化学合作的制药厂,还没有产生足够的利润来填补这一块开销。

这一建议也得到了全体军官的一致赞同,还觉得鲁路修长官实在是心系土兵,应该这样做,大家也都宁可少分点钱。

剩下的一半钱,鲁路修又分给所有心腹军官丶同僚数百万马克,那些关系好的校级军官,都有数十万马克不等的进帐。相熟的上尉也有十几万马克,够他们回家置业丶让家人过好日子了。这样才能毫无后顾之忧地一心为国,专注于战事。

他自己最终做帐留下了1200万马克,准备后续投入产业界,搞军工布局。而且他还花了一些小钱,趁着战时房地产价格极低,在敦刻尔克城里弄下一批厂房和仓库。

他还有10万吨粮食丶2万吨白糖丶1万吨电缆丶几千吨的布料和橡胶没卖掉呢。这些东西的价值至少也在数千万马克,以后处理时会再给战友们分润一小部分,但具体帐目别人就不知道了。

至于一些其他武器弹药类的东西,鲁路修都上缴了,让上面的人处理,也好堵住上面的嘴。钱的方面,他也至少分出了几百方马克打点上级。

想当初,他来到这个世界丶打完第一次战役,回国处理军需事务时,公爵只给了他几万马克的活动经费和专车丶飞机。

后来打完斯滕福德战役,第二次回后方时,靠着斯滕福德火车站的缴获,一下子就有了几百万马克,这才有钱跟法本化学合股一家子公司制药厂。

现在吃下了敦刻尔克港里那些黑货,至少又是十倍的膨胀。只可惜这样的好机会再也难找了,

毕竟不是经常能找到一支几十万人的敌军将其包围全歼丶吞掉其全部军需的。

就算东线将来能打出更大的歼灭战,以如今露沙军队堪称列强一绝的苦逼程度,估计也宰不出什麽油水来。

目前所有敌国当中,只有布列颠尼亚是最有钱的,也只有布列颠尼亚军队的待遇保障最好。

暂时搞定了变现和分钱的事情后,鲁路修便忍不住开始琢磨这些钱该花到哪些产业上丶进行何种军工布局。

马上要去东线了,时间和资源也变得充裕起来,差不多可以把原始装甲兵器的研发提上日程了他还记得,历史上布列颠尼亚人在1916年索姆河战役期间首次使用坦克,那个历史节点太有名了,8月份服役,9月份上战场,想忘都忘不掉。

不过在坦克正式服役之前,布列颠尼亚至少也花了一年的时间研发和论证。最早失败的原型车,似乎在1915年底就造出来了。

所以逆推一下时间,自己将来想要先于布军半年以上把坦克投入实战丶赢得先声夺人的优势。

那差不多今年夏天就要着手搞坦克研究所了。到时候一边研究一边试产,少走一点弯路,最好在秋冬攻势时就实打实拿出坦克。

鲁路修是大致知道未来的坦克要造成什麽样子的,有他的指点,减少无谓的试错,2~3个月出样车,4^5个月磨合定型,半年多首批量产下线,差不多算是一个合理的项目周期。

定下了这个主要目标后,鲁路修自然而然就从最终需求往前逆推,看看自己需要解决哪些东西坦克需要的引擎,可以直接用拖拉机引擎,或者别的引擎,这个自己是搞不定的,所以就买现成的进货。稍稍梳理了一下现有资源,鲁路修发现首款坦克还是直接用BMW公司的引擎吧,过几天就关照一下工程师们,拿出动力指标要求,让他们去搞。

BMW目前有巴里亚王室注入的大批股本,对巴里亚系军工的配合度非常高。

有了引擎之后,武器系统也暂时不急,这些东西的研发周期也一样太长,只能是将来有什麽就用什麽。反正最早的坦克也就几挺机枪,历史上布列颠尼亚人最早的「马克1」倒是上了6磅炮,但效果很差,瞄准都没法瞄准。

其他研发周期短一些的,比如车体的机械结构,履带丶负重轮这些结构件的设计,乃至悬挂(最早的坦克也可以没有悬挂,直接刚性连接开起来的时候会硬颠),都得鲁路修自己搞定,

因为之前世上就没有这些东西,总不能直接把拖拉机的车体和履带结构拿来用吧,还是要稍稍设计优化一下的。

最后,坦克三要素的防护部分,装甲也可以自己搞一下,至少弄点表面渗碳硬化的装甲,别直接上普通均质结构钢,那样也能在同等防护水平下,大大节省钢板的厚度和重量。

如今造装甲的企业倒是有很多,克虏伯这些都很强,不过他们都是为军舰造装甲的。

偏偏德玛尼亚还没有正规的驱逐舰部队一一德玛尼亚目前所谓的驱逐舰都只有88毫米炮,放在布国只能算是大型鱼雷艇,根本不考虑装甲防护,表面直接就是造船结构钢。

由此导致克虏伯造的舰用装甲,至少也是给巡洋舰用的,挪用给早期坦克的话就太厚了。

鲁路修需要另想办法,让人弄些轻一点薄一点的渗碳装甲板。

一想到要处理的问题那麽多,鲁路修觉得这个局攒得还是挺累的。

除非自己让公爵出面,直接找一家公司委托研究,将来坦克的技术也由别人掌握,自己只贡献点子,那还有可能赶上进度。

但坦克技术所有权不捏在自己手里,他又不甘心,倒也不纯是为了钱,更是为了防止泄密,以及将来的不断改进叠代。技术如果落在别人手上,只要目前的东西没明显过时丶还能卖得出去有钱赚,工程师和经营者们改进的动力就弱了,容易消极怠工。

鲁路修的很多超前思想,也就没法及时变现丶落实。

「怎麽办?我自己手头完全没有造车造坦克的工业企业,光靠砸钱的话,问友商要人要设备要前期技术,友商也未必配合度够高。就算我拿出一千万马克和克虏伯合作,克虏伯肯全心全意跟我合开一个新工厂麽?

还是得双方各有所求,我也能拿出一点让克虏伯眼红的技术,然后互相交换,这样才能把事情做长久丶把局盘活。」

鲁路修自己在办公室里埋头琢磨了很久,看了不少产业资料丶技术资料,最后得出这麽一个结论。

反覆推敲之后,他愈发觉得这个想法才是最靠谱的。

自己也要攻坚搞定一个核心技术点,然后让克虏伯也在技术层面对自己有所求,到时候互相技术交换,自己一招鲜吃遍天把局攒起来。

最好自己搞定的东西,克虏伯那边将来不光在坦克方面用得到,在军舰丶大炮等领域也能用得到,这样用来交换筹码就更方便了。

自己只要拿出一个很值钱的大筹码,可以换来很多琐碎零细的小筹码,研发过程中遇到什么小问题,还能随时喊克虏伯派工程师来配合,或者让他们调人归自己管。

但是,自己具体该搞些什麽呢?

鲁路修足足想了一个晚上,想到了很多胡思乱想的点子,又一个个排除掉。

最后实在拿不定主意,夜深人静时他还离开驻地,去敦刻尔克港区转了一圈,吹吹海风醒醒脑子。

突然,看到港区里几艘带着大吊机和气囊组的拖船正在施工,试图起吊一艘坐沉船舶上的设备,鲁路修才眼前一亮。

他如今正好是港区的占领军指挥官,当然有权过问一切事务,于是立刻喊来一个巡逻军官,去问问是谁在作业。

很快就有一名施工方的管理人员被带了过来,点头哈腰递烟问好:「长官,我们是克虏伯公司的,是受了外交和海军两个部的委托,来打捞之前布列颠尼亚人战沉的浅水重炮舰上的丑国炮塔。

海军希望我们研究一下丑国的14英寸舰炮,外交方面希望我们帮忙抓住丑国伯利恒钢铁公司违反中立法的铁证,这是我们的手续鲁路修看了一眼远处沉没的军舰,立刻就想起来了,这不就是那天空降敦刻尔克要塞之后丶被卡在泊位上用140岸防炮精确点杀的「法拉格特海军上将号」和「石墙杰克逊号」吗!

再之前的「格兰特号」和「罗伯特李」号,当时是在夺路出港途中被击沉的,所以死状比较不规则。

而这两艘船,死得非常优雅,四平八稳坐沉。如今才战役结束没几天,已经可以完整打捞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