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用敌人的尸体把杜克拉山口的海拔堆高十米(2 / 2)
德第21军的先头部队,就在杜克拉山口以北大约20多公里的位置,跟北上折返的露军发生了激战。
双方在喀尔巴阡山区最险峻的地带作战,部队都很难展开,厮杀异常惨烈,一方想要堵死道路,一方想要夺路打通。
不过,在最初一两天的相持绞肉后,德第21军还是很快占据了战术优势一一而这一优势,主要来自于前几天戈尔利采突破战中丶被用到抛锚丶如今又被紧急修复的那几十辆柴油机半履带牵引车5月12日的戈尔利采突破战,让集团军司令利奥波德元帅切身感受到了山地和泥泞区作战环境下,半履带牵引车有多麽好用。
要不是那天有半履带牵引车,以黑土地平原区春季翻浆期的泥泞,重炮根本就拖曳不到戈尔利采那种偏荒的阵地。
所以那天的血战结束后,虽然所有车都跑到抛锚为止才停手。但战斗一结束,这些破车就得到了元帅最高程度的重视,让集团军的维修营不惜代价抢修。
后方的斯柯达公司,也被勒令源源不断运配件过来,有些就是直接把生产线上还没来得及组装的半成品零件拖过来丶直接替换。
为了抢时间,利奥波德身为元帅,还越过斯柯达丶直接给柴油机引擎供应商BMW打电话,让BMW送来一批备用发动机,发现前线牵引车引擎故障,就先直接替换,坏引擎战后再慢慢拉回去修。
老元帅亲自在电话里大吼:「不要考虑钱的问题!不要管浪不浪费!有多少维修备件就直接拉到前线。立刻丶马上!有多少要多少!」
如此三四天下来,倒是有超过50辆车被全力修复了,刚好又能赶上杜克拉山口封堵战。
然后,利奥波德元帅立刻按鲁路修参谋战前教过的「半履带牵引车的几种主要用法」之一,让这些修好的车拉着重炮,往杜克拉山口北侧东西两坡的一些要害高地上,拖曳重炮丶构筑封锁火力点。
喀尔巴阡山脉是极其险峻的,杜克拉山口附近,正常行军,只能是沿看垭口谷道前进。重炮倒也能拖曳过去,但只能是走谷底,几乎不可能上东西两侧的山坡。此前露沙军主力南下,也是沿着谷底把炮拉过去就完事,从没想过让重炮上山。
在地球的战史上,奥国倒也有过「一千个人拖曳一门重炮上山顶」的操作,但那都是极为罕见的个别行为。
但如今,德玛尼亚军有了大功率半履带牵引车,在复杂丶大坡度地形爬坡牵引重炮的事情,也就一下子容易多了。
柴油机耗油快丶要专门为其准备柴油—这些小缺点,在此时此刻,还算是问题麽?
切身用过之后,德21军的将士们人人都说这车好用。
这车解决的不是好不好的问题,而是「有没有丶能不能」的问题。
没有这车,很多地方直接就上不去丶过不去。有了之后,引发的是质变。
随着几十门重炮被先后拉到杜克拉山口以北10~20公里的东西两侧山坡上,然后就可以居高临下俯射封锁山口要道了。
在山区作战,大炮的自然射界受到严重制约,很多时候只能用曲射丶抛射火力进行支援,但其精度丶威力,肯定都远远不如直瞄火力。
而且山体的存在,会让很多弹道被挡住,有些地方想打都打不到,火力死角太多。
也就只有迫击炮丶掷弹筒之类的高抛物线武器,才能勉强克服山体的弹道遮蔽问题。
但那些武器连膛线都没有,射击精度是很差的,作战效能跟直瞄线膛炮肯定不能比。
当德21军把更多的75毫米至105毫米口径野战炮部署到山坡高处,甚至将二十几150
毫米SFH02野战炮都拉上来之后,尤多维奇上将再指望重新打通杜克拉山口至热舒夫的交通线,就已经变成奢望了。
露沙军土兵整个团丶整个师地沿看杜克拉山谷往北冲锋突围,但是都被山坡两旁数十门大口径重炮直瞄狂轰。
山坡两侧的轻重机枪丶掷弹筒丶迫击炮,也都往露军头上猛砸。
露军好不容易组织起重炮试图反击,但射界狭窄丶阵地低矮的露军重炮,完全不是居高临下的德炮对手。
德玛尼亚人的飞机侦查及时给己方炮兵报点,轻易就能拔除露沙人的炮兵阵地。
杜克拉山口很快变成了一片血肉屠场,每天都有数千,甚至上万的露沙兵伤亡在这里。
战前按奥国官方的地图,杜克拉山口这条道路的最高点,海拔也不过508米。但是如今,已经突破了510米。
多出来的几米海拔,都是露沙土兵的户体堆起来的。
那种感觉,就像是在玩星际塔防地图。看着海潮一样的虫群,向着高地上展开好的攻城坦克群冲锋。
「这一仗我们算是赢定了,尤多维奇一将无能,累死三军。」
5月17日,利奥波德元帅亲自来到杜克拉山口以北的某处制高点山头,看着敌西南方面军一波波的决死突围被炸回去,他也终于放心了,知道尤多维奇上将已经无力从此突围。
利奥波德元帅身边,却还有一个上校参谋军官非常冷静,他谨慎地提醒元帅:
「元帅阁下,如今还不能掉以轻心呐。我们虽然分偏师穿插丶堵死了山口,但毕竟不是稳扎稳打过来的,而是出奇兵抄了近路。我们堵住了山口,但热舒夫还在争夺中。
就算占领了热舒夫这个铁路转运三叉枢纽,但热舒夫距离普热梅希尔要塞太近,在要塞高地的重炮覆盖射程内。只要不拿下普热梅希尔要塞及周边高地,我们就没法使用热舒夫火车站。
现在看起来我军打得有声有色,但这里用的每一发炮弹,也都是让后方的士兵人力翻山扛过来的,从塔尔努夫火车站再往东,走不到30公里,铁路就是断头路了,后续都靠卸车后人扛。
现在一天两天还好,日子久了,士兵也会疲惫不堪,这边的炮群炮弹也会运不上来。
要一劳永逸让敌人绝望,还是得一鼓作气拿下热舒夫和普热梅希尔要塞。」
发言之人,正是鲁路修.冯.亨特上校。
他很清楚,现在的局面,仍然是「像土拨鼠那样双方都掐着对方的脖子」,只不过这次露沙人掐的那只手力度要小得多。
只要德玛尼亚人没拿回普热梅希尔要塞,杜克拉山口这边的战场,就是处在「你也用不了铁路,我也用不了铁路」的状态。
只有夺回了要塞,才能恢复到完全体,恢复到「我用得了铁路,只有你用不了铁路」
的状态。
利奥波德老元帅打了一辈子仗,在普法战争时期就当将军了,这些道理他当然懂。
老元帅很有把握地说:「这些不用你说,我早就在安排强攻热舒夫和普热梅希尔要塞了。之前普热梅希尔要塞的守军迫不得已投降敌人的时候,不是按你派去的凯特尔少校的指示,把要塞防御工事都彻底炸毁了吗?我们这次再打回去,难度就容易得多了。」
鲁路修却还是忍不住提醒:「普热梅希尔要塞虽然在上次易手时,被友军重点破坏过,但敌人掌握这座要塞,也有快20天了,他们很可能有紧急修复过一部分相对容易的野战工事,还是不能掉以轻心呐。
我觉得,我可以执行之前计划过的备用方案,在敌后同步进行友军战俘救出工作,并且制造混乱这样的话,普热梅希尔要塞甚至利沃夫,都能更容易被打下来,露沙军在北线就彻底绝了念想了。」
利奥波德老元师,终究还是跟不上年轻人的新思维,闻言他只是眉头微微一皱:「你是说,那个用飞艇往敌后空旷地带空降丶按侦察机提供的情报丶解救友军战俘的计划?
也罢,我虽然无法评估,但你觉得有把握,就去干吧。反正这事儿你跟王储商量就是,也不用到我第10集团军的部队。我这里剩下的活儿,其他人也都能干,你去吧。」
鲁路修得令,这才离开第10集团军,当天就找到奥斯瓦尔德.波尔克少校,问他要了一架飞机,飞越喀尔巴阡山,送自己去布达佩斯,部署伞兵作战任务。
波尔克少校当然知道他是两位元帅面前的大红人,他自己要指挥航空队抽不开身,就让手下战绩最好的准王牌飞行员送他去。
「这位是库尔特.斯图登特上尉,那天在塔尔努夫上空打下了敌人4架战斗侦察机。他飞行技术非常好,让他送你去布达佩斯吧。」
鲁路修听到对方的名字时,也是眼前微微一亮。
空军的军官,来自五湖四海的都有。倒是不像第6丶第10集团军这些陆军单位那般,兵源都局限于南德四邦了。
如果是在陆军里,鲁路修想笼络几个普罗森或是其他北方邦如汉诺瓦的军官,还比较难搞。
但是在空军里,没有门户之见,只要遇上了,只要有知遇之恩,都能拉拢。
鲁路修便满面春风地与对方寒暄:「原来是斯图登特上尉,我们这次去,有可能要执行一些危险的伞兵空降任务。你到时候也可以为我们的飞艇队护航,从旁观摩一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