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空降利沃夫-下(1 / 2)
第118章 空降利沃夫-下
两个小时之后,19日凌晨3点半。
利沃夫以西大约十几公里的一片无名旷野上空。
「长官!我们应该已经抵达预定空降场了!请示是否准备伞降?」
鲁路修乘坐的这艘飞艇的艇长丶也是其中一支飞艇中队的中队长,彼得.施特拉赛少校,轻声向鲁路修询问道。
彼得.施特拉赛也算是王牌艇长了,他的王牌战绩,就是在上次敦刻尔克战役时得来的。
当时他驾驶的是轰炸飞艇,用2000公斤航弹处决了布列颠尼亚人已经坐沉在德潘讷海滩上的前无畏舰「火星号」。
不过这次行动没有轰炸任务,所有飞艇军官驾驶的都是运伞兵的空降飞艇,彼得.施特拉赛少校也只好接下这无聊的差事。
整整两个小时的飞行,他都有些提不起劲来。
「再等等,不急着伞降,说不定能观察到凯塞林少校组织的敌后渗透队的地面引导信号呢一一让飞艇稍微闪几下灯光好了。」鲁路修最终如此吩咐。
彼得.施特拉赛大惊:「这不是暴露目标麽?」
鲁路修:「无所谓的,短暂的暴露敌人又能拿我们怎麽样?他们还能立刻起飞战斗侦查机,然后找到我们丶再拦截麽?这里是郊外,我们的脚下应该没有驻军。
倒是阿尔伯特.凯塞林少校那边,昨天傍晚之前,我派出了侦察机,又跟他的渗透队取得了联系,还给他丢了几箱补给,有焰号弹和作战时间表,他应该会来接应我们的。」
彼得.施特拉赛听说已方还有提前渗透过去的内应,这才彻底放心,于是就让各飞艇暂时开灯丶短暂闪烁几下。
还别说,仅仅两三分钟后,地面上远处某地,居然就燃起了一些焰火,但并没有朝看天上喷射,时间也很短暂。
这种信号,只有从天上往下看的观察者,才会觉得特别明显,而地面上远处的人是看不见的。
这正是鲁路修昨晚天黑前,让侦察机找到凯萨琳后,空投下去的报信用弹药。
鲁路修看清信号后,果断下令:「找到了!往那边靠!在那儿伞降!这附近不光有田野,肯定还有小树林,伞兵落进小树林会很危险,被挂住,能按指示飞就按指示飞。」
「各艇准备空投!」
彼得施特拉赛用灯光闪烁信号传递了简单的空投指令,整支飞艇部队很快做好了伞降前的最后准备。
舱门打开,并不算猛烈的寒风灌进吊舱,一名名伞兵鱼贯而出,鲁路修本人也在前面几个下属跳下去后,深呼吸几口,跳出了吊舱。
这个几个月里,鲁路修也有多次训练过跳伞。他前世作为军迷,也玩过运动翼伞,自已花钱请教练那种。所以掌握得还算快。
作为发明空降战术的人,鲁路修也想过亲自指挥一线伞兵作战,这样对于将来的晋升也有好处,能补完师/团级一线军事主官的履历。
之前在敦刻尔克时他不敢亲自空降,是因为空降场太危险了,需要直接落到要塞头顶上,一落地就陷入激战。
但这次的场合,就非常合适了一一空降场是敌后兵力比较稀疏的地方,可以攻敌不备。而且,利沃夫附近,距离普热梅希尔也就70公里。就算有点什麽意外,大不了带着这个精锐团往西徐徐而退,跟陆地上绕过普热梅希尔而来的己方大部队会师就是了。
反正现在喀尔巴阡山南山北都有己方的部队,山南是第6集团军,山北是第10集团军,走哪条路都能回去,不存在自陷绝地。
之所以非得玩空降,一是为了加速扩大战果,二是为了救出此前在普热梅希尔投降的友军战俘。所以最坏情况下,也无非是救不出战俘罢了。
鲁路修在空中冷静地数了10个数,然后猛拉伞绳,一切皆如训练,最终稳稳落地。
落地后他就抽出武装带上的摺叠匕首,割断伞绳,给MP15冲锋枪插上弹匣。整个过程中,还有身边的警卫土兵过来帮他一起割伞绳。
「长官,我们已经找到凯塞林少校的人了,他带了一百多个一起逃出来的战俘,来接应我们了。」鲁路修的警卫连长克洛泽,很快步履轻捷地跑过来,给鲁路修带来好消息,还用手电筒稍微晃了晃,指示方向。
1915年的5月19日是农历初六,上弦月。而上弦月只在前半夜出现,如今是凌晨3点半,天上是没有月亮的,不靠补充照明根本什麽都看不见。
鲁路修立刻朝对方所在的位置迎过去,没走几百步就撞见了阿尔贝特.凯塞林少校。
「凯塞林少校,你做得很好!不但稳住了俘虏的人心丶掌控了投降前的破坏工作,居然还能带着一百多个战俘一起伺机逃出来丶在敌后躲藏。我带来了集团军司令丶鲁普雷希特元帅签发的晋升令,此时此刻起,你就是一名陆军中校了。元帅还决定再授予你一枚一级铁十字勋章。」
鲁路修和对方紧紧地握了握手,还把一个塞了几张摺叠文件的信封递给对方,并且掏出一个铁十字勋章,给对方别上。
敌后战场上,一切繁文节都要从简。
凯塞林中校摸着铁十字勋章,心中仍然激动莫名。
这次任务真是赌对了,虽然是冒着生命危险深入敌后,还要组织投降,但一下子升了两级,出发前升一级,接应到又升一级,从上尉变中校了。
凯塞林连忙向鲁路修透露更多关键军情信息:「长官,我们早就探明了,关押我德玛尼亚族战俘的营地,就在这里往西6公里一一我之所以建议在这里空降,也是怕离营地太近被敌人发现丶赶来截击。
现在这片空降场,虽然离得远一点,还得强行军走过去,但胜在不易被敌人发现。而且周边都是大片的田野,空降也安全。我们可以慢慢整好队形,收拾好武器,再发动进攻。」
鲁路修想了想:「我记得,我们这儿是位于两座战俘营小镇之间丶偏南的位置?关押德玛尼亚族战俘的营地,在我们西北方6公里?关押波西米亚等族战俘的营地,在东北偏北8公里?」
凯塞林微微一愣:「确是如此,您—这是打算出其不意,同时分兵奇袭两座战俘营麽?」
鲁路修来之前肯定是做好计划的,但事到临头,也要根据实际情况丶天时地形丶落地的实际坐标位置,进行微调。
他回忆了一下这一带的地图,最终果决拍板:「夜间隔了那麽远,还没有良好的通讯手段,如果发报联络的话,也容易被敌人截获丶警觉。指望两地同时开始奇袭,太难了,还是优先救援我们德玛尼亚本族的战俘吧。
我记得,德玛尼亚族战俘那座营地小镇,东边几公里就有树林,到时候我们分兵,分出两个营从不同方向奇袭战俘营,另外留出两个营,在镇子东边道路丶树林相对密集的地方埋伏。
要是利沃夫城内有敌人得到消息赶来增援,或是关押波西米亚战俘营的守敌也赶来增援,我们就设伏围点打援!要是一直没有敌人反应,我们救出德玛尼亚战俘后,稍稍武装一些士兵,再带着一起去进攻波西米亚战俘营!」
鲁路修最终选择了最求稳的打法,分兵进攻难以同时动手,还容易分散力量,不如孤注一掷确保其中一半目标必然完成,再顺手楼一下敌援,见机行事。
在他看来,那些捷克兵的优先级,肯定是比本族兵稍微低一些的,这也是人之常情。
毕竟本族兵只要救出来,就能立刻形成战斗力,忠诚度绝对没问题。
而就在鲁路修和凯塞林一起丶简单筹划好作战细节时。这一整个空降团,除了几十个跳伞时摔死摔伤的士兵,其馀也大多安全集结了。
后来统计,全团总共摔死了5个人,摔伤了22个。这个伤亡数字,在夜间空降中已经是非常好的成绩了,主要是得益于凯塞林帮他们选择的空降场是一片农田。
而翻浆期末尾的黑土地非常松软,有降落伞的情况下完全不可能摔死人,少数几个死者也是落地冲击时姿态不对,翻滚中头插进泥浆里挣扎不出来,被室息呛死了,并不是直接被物理冲击撞死的。
掷弹筒丶轻机枪这些兵器,则是通过单独的武器箱丶挂着降落伞丢下来的,原本以为会有一部分装备落地时摔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