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徐溥的应对(1 / 2)
第150章 徐溥的应对
徐溥此时的心情可谓是糟透了。
以他的政治洞察力,自然能够明白,天子脚下,两大批举子在街巷当中相互斗殴,到底会引起多大的朝野震动。
而这段时间,虽然他看似什麽都没有做,但是朝堂之上多得是人精,不可能没有人看不出来,他的策略到底是什麽。
闭门谢客,看似是在躲事,但其实总归暗含着几分煽风点火的味道。
在徐溥的预想当中,最多就是那些南方的举子们愤懑不堪,最后闹到都察院或者通政司去,向朝廷请愿求个公道。
如此一来,虽然说同样闹得阵仗不小,但从程序上来说,却没有什麽可指摘的地方。
毕竞,大明的典制当中,从来都不禁止士庶军民向皇帝上奏,相反的,当初太祖皇帝设立的各种制度当中,甚至还鼓励这种行为,认为这是皇帝掌握民情的有力手段。
原本徐溥想着,等到这些举子们闹起来,对朝廷说出自己的委屈,他们这些南方出身的官员,也就有了合理的理由,可以旁敲侧击的对这些举子们说话,如此一来,就算不能改变科举改制的大方针,可赚点同情分总归是有的,至少能够替南方诸省再争取几个名额。
可没想到,这帮北方的举子们竞然掺和了进来,这麽一闹,可就不仅仅是南方举子「伸冤』这麽简单的,很有可能会演变成举子对朝廷大政不满的印象。
或者至少,在天子眼中很有可能会变成这样。
从明面上来说,徐溥在这件事当中什麽都没做,就算是那些对南方举子稍有刺激的表述,他也是授意李东阳散布出去的。
且不说这些言论根本没法追究责任,就算是能追究,也追究不到他的头上,某种意义上来说,他其实是完全不用担心的。
但这恰恰才是最关键的!
朝堂之上,有些时候是不讲道理的。
作为一个内阁大臣,皇帝对自己的看法,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徐溥手头到底能够拥有多大的权力。
而说句大不敬的花,皇帝这种生物,在很多时候,其实是不相信道理,更相信直觉的。
所以,对于皇帝来说,其实不需要证明』这件事是徐溥指使的,只需要怀疑』或者「相信』这件事和徐溥有关,那麽,就必然会实质性的对徐溥形成。
最重要的是,皇帝没有办法证明是他做的,也就意味着,徐溥没有办法反过来证明不是他做的。
这种怀疑的种子一旦埋下,徐溥之后在内阁的日子不说寸步难行,但也绝对不会好过。
不行,不能就这麽坐以待毙!
徐溥当机立断,从椅子上霍然而起,他原本想着进宫去解释一番,但是思索片刻之后,却又觉得不妥,于是,他很快转道去了通政司越是这种时候,越不能远离风暴中心,因为只有越接近中心,才越有可能掌握改变的契机。
此时,朱骥正带着两边加起来七八个士子,在通政司呈递奏章。
京城当中向来是藏不住什麽消息的,更何况这次的事情闹的这麽大,自然是很快就吸引了各方势力的关注。
等徐溥到达通政司的时候,已经有不少官员围在了外头看热闹。
「徐阁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