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六十九章 挑战(1 / 2)

加入书签

第169章 挑战

送走了丘浚,朱佑橙心里也算是慢慢松了口气。

要知道,如今的大明朝看似波澜不惊,但其实隐藏着各种危机。

当然,这麽说也不太准确,因为不仅仅是如今的大明朝,事实上,每个朝代的大多数时候,都要应对各种危机。

对于许多平庸的皇帝来说,应付这些当下的危机,就已经耗尽了他们所有的心力,压根就没有什麽时间再去想一些其他长远的事。

不客气的说,前世的朱佑就是如此,他每天困在各种随时出现的危机当中,来来回回的拆东墙补西墙,却没有一个真正要做的事。

现如今,朱佑见过后世的发展之后,对于大明之后的未来,心里倒是有了谱,但是,这并不代表,他就可以忽略眼下的困难了。

弘治元年,应该算是他统治期当中,最平顺的一个年景了。

接下来的弘治二年,大明立刻要面对的两个挑战,就是小王子寇边,和洪灾地震等一系列自然灾害。

这一年是个灾年,而且是大灾之年!

除了频发的地震之外,连绵的暴雨,让黄河彻底决堤,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严重后果。

民房被毁,无数百姓溺亡,流离失所,因此产生了大量的流民,民田被淹,使得粮食大量减产,进而让朝廷的税收大幅度减少,更重要的是,黄河决堤冲垮了运河堤坝,使得漕运停摆了相当长一段时间。

时至今日,朱佑堂回忆起那个时候,还是忍不住觉得一阵手忙脚乱,头皮发麻。

前世弘治二年带来的这一场大灾,让大明整个缓了五年才缓过劲儿来,而这段时间当中,蒙古小王子看准时机,不断在边境掳掠挑畔,试图再次在河套地区游牧定居。

朝廷在内忧外患之下,不得不启用叶淇废除开中法进行经济改革,但结果却是饮止渴,虽然暂时稳定了朝局,但边境却依旧节节败退,更为以后得边境糜烂埋下了深深的祸根。

而这一切的根源,都是弘治二年的洪灾。

朱佑堂既然重活了一世,自然不能再重蹈覆辙。

燥人的暑热总算是渐渐削减了下去,一缕缕秋风为人带来丝丝的凉意,总算是让人舒爽了几分。

九月,让京城上下都提心吊胆的京察,总算是暂时告一段落。

在朱佑堂的授意下,吏部这次的京察,并没有额外对传奉官进行一票否决制,而是仍旧沿用旧有的考核方案。

但不得不说,成化朝的传奉官实在是太过良菱不齐,即便是按照正常的标准来考核,其中能够合格的,也只有不到三分之一。

而能够算是优秀的官员,十个里面都挑不出一个,而且,其中大多数还是原本就有官职,后来被中旨提拔的半传奉官。

这次的京察,朱佑堂盯的很紧,虽然不能说是完全公正,但大面上还是看得过去的。

所以这个结果,其实反过来也能证明,一套行之有效的选拔体系,其实仍然是非常有必要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