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481(2 / 2)

加入书签

至德四年六月十三日。

驱魔司案:我是谁?这是哪里?我为什么在这儿?

难度:天字级;

地域:苏州城;

涉案:全城百姓;

案情:五月初五,端午佳节,苏州城西上万人一夜间丧失记忆。上到官府,下到百姓,白日间一片混乱,官不官,民不民,上万人面面相觑,不知自己是何人,身在何方。如此诡异、离奇的案件简直闻所未闻。上报长安,大理寺快马探查,一无所获,转呈大唐驱魔司处理;

酬劳:黄记牛肉汤面、西山甜锦铺、瑶河绣品、三娘酒楼、春江月明楼、十样菜炖鱼铺、官路围粥铺、春秋卤猪蹄……(以下省略四页纸)

+++++

“等等等!”鸿俊一个打挺坐起来,“还有什么?”

李景珑:“只有第一页的前半页是案情,剩下四页纸全是酬劳,破案后,西城各店联合准备了谢礼。”

鸿俊:“我,要,去!全是吃的?”

李景珑一手扶额,说:“不去骊山避暑了?”

“不去了!”鸿俊义正词严,道,“去苏州!走!”

“斩仙飞刀就两把。”李景珑道,“让我想想……哎,鸿俊,等等!”

翌日天不亮,鸿俊就像脱了套的猴头冲上船去,总算能离开烤炉一般的长安城了。

李景珑斜背着个皮囊,检查收妖用的法宝与用具。原本两人说好一过七夕,就上骊山去避暑,七月七日前,李隆基须得在华清宫中度过,闲杂人等不得前往。而一决定下苏州,鸿俊哪里还搭理李隆基?赶紧坐船南下避暑了。

“七夕前能回来吗?”李景珑还在思考,计算路途。

“别管他了!”鸿俊在船上道,“走吧!”

李景珑只得三步并作两步,一跃上船。船一开,运河上和风吹来,顿时凉快了不少。

李景珑以驱魔司的名义,订了官船雅间,四面挂起纱帐,凉风习习,中间铺了草席,鸿俊一摊下去,再也不想起来了。

“长史,来睡午觉吧。”鸿俊拍了拍一侧席面,朝李景珑喊道。

“嗳,等会儿。”李景珑活动筋骨,卸下随身携带的行囊,站在雅间一侧船栅前,望向运河两岸绿油油的麦田。

天宝十四年那场山河倾覆的劫难后,神州大地艰难地挺过来了,而李唐王室如同生了一场重病的患者,正努力地恢复着。中原百废待兴,已有百姓陆陆续续地回迁,然而刀兵之灾刚过,旱情又无情地席卷了黄河两岸。李亨想尽办法,四处拨款赈灾。南越流民四起,中原王朝的气数虽延得数载,却隐隐有着颓败之相。

李隆基退位,成太上皇,终日深居宫中,安史之乱末时,这位盛唐中兴之主,便不可避免地踏入古稀之年。宫中相传李隆基忘性已重,既记不得儿女,亦记不得自己的身份,这病症时好时坏,常常不知己名,身在何方。但这曾经的人间天子,忘却诸多凡尘中事,唯不忘相思,哪怕在沉睡中,依旧不住地呼唤杨玉环之名。久而久之,李亨终究于心不忍,于是传李景珑入宫,询问为太上皇治此忘疾之策。

李景珑自然知道,昔时逃出长安时,马嵬坡前绞死杨玉环,乃是李亨授意。新皇心有愧疚,不敢面对父亲。今日传他上殿,为的就是此事。

“玉藻云啊?”鸿俊想了想,说,“可以是可以,只是……嗯……”

鸿俊眉头深锁。

“狐王也朝我提过。”李景珑脱了外衣,在案前坐下,剥了个橘子喂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