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1(2 / 2)

加入书签

李府主从海陵县每年收成、纳税、人丁、徭役,到地方上多少村镇,多少豪族,多少巨富,多少寺观,多少僧尼道士,一年多少盗匪,多少悬案等等事无巨细,都问了一个遍。有些方文焕不清楚或不记得,她也不着急催促,让他去调取文书或资料再回答,只有一条,所有信息都务必准确详实。

方文焕心中咯噔,扶桑使团在海陵近海出事,朝廷若是追责,他肯定难辞其咎。李璧月作为天子特使,莫不是考察他的政绩,向朝廷奏报。

这可是干系他头上乌纱帽的事,他不敢轻忽,一一详尽作答。所幸,李府主虽面色清冷,但听他汇报之时,大多数只是颔首以应,并无指摘之意,方文焕便慢慢放下心来。

末了,李府主方才淡淡道:“方知县为官勤勉善政,治理有方。本府回京之后必如实向圣人奏报。”

方知县松了一口气,知道自己头上的乌纱多半是保住了。

“哪里,哪里,这都是圣人教化,百姓威服……”方文焕尚未说完,便听李璧月话锋一转:“但是,按方知县所言,海陵地界民风淳朴,既无大盗山匪,也无未结悬案,四处清平。那么,前夜劫了林家大船,杀了扶桑使团的海盗是哪里来的?”

方文焕手中一个哆嗦,手中茶盏差点失手坠于地上,连声道:“李府主明鉴,下官昨日也听说了林家海船被劫的事,但下官着实不知这伙劫船的海盗是从何而来。海陵海上有海市商会维护海上治安,这片海域通航商船颇多,自下官到海陵就任以来,从来没有听说过附近有海盗。”

李璧月若有所思:“海市商会?”

方文焕道:“海陵外海如同凹月,是南北洋流汇聚之处,也是天然的良港,因此四海商客在此聚集。海市商会就是他们自发建成互帮互助,维护海上商路的组织。这些商会的成员虽然不一定都是唐人,他们每年都向朝廷缴纳不少的赋税,在海陵行事也愿意遵守大唐的律法,因此官府也不大管他们。”

忽地他想起什么:“对了,海市商会一年一度的海市拍卖会就在今晚举行。今日一早我还收到他们送来的请柬,李府主若是有兴趣,倒是可以去看看。”

李璧月:“拍卖会?”

方文焕道:“这些海商通行海上诸国,也会带回来自各国的异宝和海上寻得的奇货。譬如只有海上才有的龙涎香、珊瑚、玳瑁、鲛珠,还有波斯的精美地毯、狮子国的精美宝石等等,海市拍卖会便是他们互通有无的场所,也时常会有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宝物出现,价格也多半不菲。他们每年拍卖会都会给我发一份请柬,以示愿意接受官府监管。”

李璧月心念一动,这些海商通行海上,说不定有人曾在海上碰到过那艘扶桑遣唐使团,知道船上女子的信息。

更有甚者,拍卖会上会出现佛骨舍利的信息。那扶桑女子得了佛骨舍利,既不能吃也不能用,多半会转手出卖,海市拍卖会无疑是最合适的交易场合。而这海市的拍卖会大多是异国客商,若是佛骨舍利真的在这还是拍卖会上流出,只怕再难追查。

第8章 瑶台

离开海陵府衙,李璧月向正南而行,不多时,便见到了一座飞檐斗拱的楼台。

楼高十二层,名小瑶台,取“瑶台十二层”之意,雕梁画璧,直插云霄,是海市商会的大本营。

李璧月走到门口,便有殷勤的管事迎了上来:“客人是来参加今晚的海市大会的吧,可有请柬?”

李璧月将从方文焕处得到的请柬递上去之后,管事登时肃然起敬,道:“原来是代表方知县而来,客人这边请——”

李璧月跟着管事转过几个弯,到了一座四方形的阁楼。阁楼牌匾上书“清明”二字,楼中设有桌椅,管事道:“客人,请先入坐。”

他又大大喊了一声:“小五,贵客已至。还不出来给伺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