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24(1 / 2)
张娘子“笃信我佛,死后得有道高僧接引,便可进入无上佛国”。
那天,那位樊公公是请明光小和尚给张娘子做法事,明光回来之后说张娘子的灵魂最终进入了佛传明灯之中。
难道,所谓“无上佛国”就是佛传明灯中的灵界?事情会有这么简单吗?
这时,玉无瑑又找了另外一本书出来,道:“还有这本书,说的是有一位姓甄的公子和一位姓黄的小娘子在广通渠一起投河,殉情自杀……”
李璧月眼睛一跳,这不正是她正要去调查的案子吗?
“给我看看——”
她将书打开,看了一遍,顿觉头皮发麻。
这里面确实写的是甄公子和黄娘子的事,只是和她早上看过的两本卷宗都不一样。
根据书上所言,这位甄公子是长安富室,家中在长安兴业坊开了一家织坊,这位黄娘子因为是织坊的绣娘。黄娘子的父亲名为黄业,是远近有名的泼皮,最是好赌。黄娘子在织坊挣了钱,最后都被黄业搜刮走充为赌资,甚至还从东家借了不少钱为父亲还债。这黄娘子生得貌美,这甄公子一次到织坊视察,两人一见钟情。两人情不自禁,在月老祠立下同心锁,私定终身,珠胎暗结,怀胎已有三月。
这黄业知晓此事,大喜过望,不仅要求甄家免了债务,还要求一大笔的彩礼。这甄家是富贵人家,早为儿子相一门门当户对的亲事,又怎么看得上赌鬼家的女儿,这不是将家中产业都陷到这个无底洞中去了吗?甄家要求黄家将女儿卖入甄家,给黄业一笔钱买断,从此黄娘子与黄家再无关系。这样一来,黄娘子虽然嫁入甄家,亦只可为妾为婢。
黄娘子不堪受此辱,跳入广通渠自尽,这甄公子也是痴情人,殉情而死。
这个故事的后面同样有稽山先生的评语:“人世苦浑浊,愧杀有情人。甄家好名,黄业求利,名利累人,使得小儿女不成眷属,悲哉!幸而甄黄二人信奉我佛,死后得有道高僧接引,便可进入无上佛国,再续旧缘,永生极乐。”
李璧月心中升起一丝不祥的沉重感。
结合她看过的两本卷宗,这书上写得多半是真的。
至于甄家和黄家都不承认自己儿女是自杀,为此闹上官府,原因也正是在于两家一边求名,一家求利。甄家在长安怎么说也是有头有脸的人物,若是承认自家公子与赌鬼的女儿私通,珠胎暗结又跳河,甄公子还一并殉情,势必会成为长安城中耻笑的笑柄;至于黄业,女儿死都死了,找这个机会讹上一笔钱才是最紧要的。
所以两边各打各的官司,却诡异地没人提起两人都是自杀,而且黄娘子腹中还有一个胎儿的事。
这个案子的真相不难查,只需要去月老祠看看是否有两人留下的同心锁,再找人验尸看黄女是否怀有身孕,自然一切真相大白。
可诡异的是这两本《稽山梦笔》最后一句。
“张娘子笃信我佛,死后得有道高僧接引,便可进入无上佛国,得享极乐,再无烦恼。”
“甄黄二人信奉我佛,死后得有道高僧接引,便可进入无上佛国,再续旧缘,永生极乐。”
这两句看起来都是说死者信奉佛教,所以死后可以进入无上佛国,现实里的苦楚到了无上佛国都一笔勾销,自然是永生极乐,再无烦恼。
可是仔细一想就不对劲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