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0(1 / 2)

加入书签

把你那手下传来一问?”

太子道:“那人名唤阿沛,是东宫的一名高手护卫。”

五皇子根本不想听那护卫叫什么名字,不耐烦地问:“太子为何推三阻四?”

太子并未答话,反而看向皇帝:“父皇,并非儿臣不愿传阿沛,实是因为阿沛被傅兆兴的银□□穿肺腑。撑着一口气回来复命后,阿沛重伤而亡,被儿臣埋在了郾城的一棵桂花树下。此事,郾城城守可为儿臣作证。”

皇帝淡声道:“那这便是死无对证。”

和谈之事暂搁。

然而第二日定国公就上奏,在军中根本没有找到太子说的那名北漠俘虏。

太子再次被传召至议事殿。

皇帝问:“太子如何解释?”

太子无话可说。

太傅纪辞解释:“北漠俘虏有水土不服者,也许死在半途。”

郭达摊手:“巧了,又是死无对证。”

关乎两国和谈,相关之事在民间传得沸沸扬扬,几乎无人不知。

李朝恩乔装外出采买,甚至听到路边的乞丐都在议论太子。

不仅将浴佛节佛像流泪、寺外百姓践毙、晏京良家女子被掳等事与北漠之事联系起来,肆意猜想。

还有将今岁春日热气反常、去岁庄稼旱死,甚至是自家晒在院墙上的果子皮被偷……

诸如此类鸡毛蒜皮的小事,尽数归于太子身上。

回到东宫,看到太子静坐,李朝恩三缄其口,宫外的传言一个字也不敢提。

他感慨,幸好东宫闭门谢客,至少没闹到宫里来。

然而当晚东宫附近,惊叫声起:“抓刺客——”

太子自榻上坐起。

门外李朝恩叩门:“殿下,五皇子奉命带人抓刺客,说看到刺客潜入了东宫!”

“奉谁的令?”

“皇上的命令。”

太子停顿,李朝恩解释:“今夜五皇子侍疾承天宫,故而在宫中留宿。”

太子披衣而起:“开门。”

东宫大门缓缓打开,五皇子带宫中守卫进入,对立在门内人说:“太子殿下,事急从权。稍后守卫得罪,请太子体谅。”

太子颔首。

守卫动作粗暴,以脚踹门,以剑挑柜,肆意翻找能藏人的地方。

宫女们未梳好头就被闯入,吓得一阵惊叫。被姚金娘眼神一扫,讪讪消声。

有守卫要往太子的宫殿去,被李朝恩伸臂拦住。

太子发髻未梳,看着无半点储君威严。这教五皇子想起来少年时,太子那时不过十一二岁,一脸稚气。

算起来,太子现在也才十九岁,小他三岁不止,还是个小子。

太子问:“皇兄连我的寝殿也要搜?”

五皇子未语先笑:“太子殿下,他们手重。若你不信守卫,皇兄亲自来。必定小心手脚,只扫一眼就离开。”

太子避开:“谢五皇兄。”

五皇子闯了进去。

太子寝殿并不如想象中那般金碧辉煌,反倒处处低调。可正是这种低调,才让整个寝殿不低调。

五皇子一眼认出来,太子案上的砚台是墨玉制的。同样的物件,他只在皇帝那里见过一个。

这等宝物,并没有被太子放在书房政殿,却放在了寝殿?

五皇子重重扯开纱帐。

纱帐后,无人。衣柜内,无人。

地底下,五皇子一寸一寸踩过,没有发现地牢机关的痕迹,也无人。

倒是发现了一箱的胭脂膏子,香气扑鼻,太子竟有这种癖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