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87(1 / 2)

加入书签

,她也没放在心上……哪个少年不怀春?

陈青山那会儿年纪小,随着他年长,不光会忘了两人之间的感情,可能还会后悔当初的草率。

*

秋去冬来,天越来越冷。

廖红卿身上是粉色的披风,披风帽子上一圈白色的绒毛,衬得她肌肤白皙如玉。

还有两天就是年关,侯府的主子不多,但逢年过节,总是要比平时更忙一些。更别提开春后的二月就是贺元慧的婚期,顾氏忙得团团转,更是给累病了,这两日有些咳嗽。

廖红卿不是每天早上都来请安,但顾氏病了后,她自觉接了不少家事过来。

顾氏从来不给她立规矩,前些日子更是时不时看她的肚子叹气。廖红卿一脸坦然,顾氏没有说过半分责备之语,反而对她更好了几分。

正院的正房之内,近几日都弥漫着一股药味。顾氏头上戴着抹额,乍一看,瞬间老了好几岁,瞅见廖红卿进门,笑道:“又这么早?天冷,该多睡一会儿。”

廖红卿提议:“今儿下聘,您若是未好转,我去就行。”

贺顾两家的亲事已定,顾氏不想给娘家难堪,便没退亲,她想快刀斩乱麻将人接过来,日后娘家那边的事就全部交给侄女兼儿媳去管。

一个侯府庶出的儿媳妇,又未分家,对顾家的帮助很有限。

娘家人就爱得寸进尺,还算计到她头上,尤其是顾家想送女儿给三皇子做妾,这完全触到了顾氏的逆鳞,看在长辈的份上,她没退了这门亲事,已是仁至义尽。

顾氏知道娘家人的难缠,不好意思将这团麻烦丢给儿媳,也是不希望儿媳知道她的难堪:“我去就行,你在家歇一歇。”

聘礼十二抬,只能算中规中矩,和当初贺元安下聘完全比不了。

顾氏是故意的,上次两个姑娘来偶遇三皇子之后,顾家后来提都没提,更别说道歉了。她就是要让娘家知道自己生气了,而且是很生气。

廖红卿当然不会没眼色地说聘礼太少,刚刚清点完,贺风平到了。

看见院子里的聘礼箱子,贺风平没说什么,恭恭敬敬请了顾氏一起。

顾家看见聘礼箱子,那是有苦难言。

他们面上风光,底子是越用越薄,有贺元安下聘在前,他们对顾月苗的聘礼抱了很大的期待,想着顾氏应该会借着这个机会补贴两家。

结果,就十二抬,还轻飘飘的,力工腰都没弯。

顾氏无意多说,聘礼一放,寒暄几句就要走。

反正关于两家结亲的细节有媒人从中周旋,两头带话。

顾家老太太叫住了女儿。

顾氏假装没听见,头也不回跑了。

有什么好听的?

不就是借着那点血缘想要继续拿捏她么?

顾氏人到中年,不可能还毫无底线地补贴娘家,让顾月苗嫁给庶子,让顾家有侯府这门姻亲,已是她这个出嫁女为娘家做到的极致。

午后,媒人传话,婚期定在了来年的三月。

顾氏想要尽快完婚,顾家也一样,他们看出来了顾氏的疏离,生怕这门婚事再有变故,婚期自然是越早越好。

过年那天,侯府张灯结彩,处处一片喜庆,世子院中因为少了个主子,稍显冷清。

廖红卿在过去的几个月中接到了一封信,人在西北边陲之地。信上满是遗憾地说不能亲自贺她生辰之喜,等他回来,会补上生辰礼物。

她问廖齐打听过,那边贫穷至极。

正是因为穷,百姓们日子过得苦,才给了拜天教机会。

侯府相对于其他府邸而言,主子算是特别稀少,顾氏拉了儿媳妇在旁边,心中很是歉疚。

儿子有隐疾,还撂下儿媳妇跑得那么远,跑就是几个月。亏得儿媳懂事,对此没有怨言,还对她诸多照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