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7(1 / 2)

加入书签

的。

自从离开小学,杨今予就再也没参与过“升国旗”这项活动了,附中是国际院校,不太注重这些形式上的东西。

但当久违的号角声响起时,他几乎是一瞬间被拉入了寂静庄严的环境。

《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有种魔力,杨今予静静欣赏起音符中蕴含的激昂。

这首耳熟能详的“起来”,是个中国人就会唱,从幼儿到暮年,几乎是刻进每一个国人DNA里的旋律。

中国人听歌有个习惯,就是更注重歌词带来的力量,很少有人会认真研究它的编曲、配器以及旋律中的逻辑与能量。

杨今予不是个多根正苗红的人,也没有多热烈的报效主义,但他此刻听到这个旋律时,忍不住放轻了呼吸,对谱曲人抱起一份敬佩。

单从音乐能量来说,这是一首很棒的作品,简单,复杂。

会让人闻之澎湃,心底生出无尽的动容,这就是一首歌的力量。

“前进,前进,前进进。”

尾调戛然而止,红旗恰好达到顶端,熠熠生辉。

杨今予一直仰望着出神,直到被耳侧突然平地惊雷似的一声吼震回魂魄。

“立正!”闫肃喊,“向左转!”

杨今予歪头揉着耳朵,动作不规范地转过去,鼻尖正好对上了闫肃的下巴!

后排顿时有憋笑声。

闫肃:“左。”

哦,左。

杨今予有点尴尬,慢悠悠转过去,还未站定,身后闫肃气沉丹田,怒拔山兮气盖世地音量又在耳后炸开:“原地解散!”

嘶——杨今予弓掌捂住了耳朵。

一道道身影从他身旁飞奔掠过,杨今予走得慢。他侧目时突然感受到异样,有一双灼热的视线穿越人海烙在他身上。

他定睛看,那目光嚣张又挑衅,还夹杂着耐人寻味的探究......是3班最后一排投过来的。

隔着2班的稀疏人缝,锋芒若隐若现。

那个,谢忱。

还未等杨今予做出什么反应,余光便闯进另一个人影,携带起一阵好闻的热风。

闫肃低声问:“他好像认识你?”

“我不认识他。”杨今予垂眸,睫毛忽颤。

闫肃忧心忡忡往3班扫了一眼,说:“回教室上课吧,有问题一定要及时反应。”

杨今予不知道谢忱在一中算是什么级别的危险人物,居然让闫纪委再三强调。

他没什么兴趣打听,泛善可陈“哦”了一声。

杨今予之前的艺高,文化大课基本形同虚设没什么人去,高考危机感对于他们来说过于遥远,同学们理所应当的将自己艺术生的身份放大再放大,给自己找足了不上文化课的理由。

虽然他并没有太大的玩心,但心思也确实同广大艺术生一样,不在文化课上。

一天练鼓六个小时,其余时间就闷在房间写歌。

开学后步入正轨后的一中,课堂进度特别变态,几乎是奔着高一就把三年学完去的。

节奏远比附中快的多,稍不留神没做好笔记,黑板就已经被老师擦掉翻篇了。

杨今予惊奇地发现,1班每个人上课都赛马似的奋笔疾书,纸笔沙沙声从始至终没停过。没有人顾得上东张西望,连曹知知都伏在本子上写的认真,空气里充斥着求知的迫切感。

他游离在他们的紧迫之外,始终不太能适应这种节奏,太阳穴突突跳起来,他按了按发烫的眉心。

突然想听会儿歌,于是侧身去摸耳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