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8(1 / 2)

加入书签

”司机大叔操着四十年的烟嗓嫌了一眼,后面人蜂拥上前。

“小孩儿”被这个闻所未闻的称呼激了一下!

行色匆匆的人流丝毫不留情面,哪会顾及空气中流动的敏感情绪,下饺子似地,将消瘦的肩膀拥挤其中。

门“咣当”一下关上了,司机大叔油门一踩,饺子汤晃荡了半锅水,再也分不清都是什么馅儿的了。

杨今予险些被掀了个跟头,稳稳当当砸进了一团硬邦邦的柑橘混杂薄荷的气息里。

“......没事吧?”

头顶传来一句略显僵硬的废话。

没事个屁。

闫肃:“够不着扶手的话,扶着我书包吧。”

第17章 烟袋桥

杨今予直接黑了脸。

闫肃立马就感觉出来是说错话了。

但他觉得杨今予太瘦了,视觉骨架显小,时常让人忽略了身高......

说完不过脑的话,闫大纪委说了一句“抱歉”,便不再言语,转身将书包背对过去,恢复了以往的清冷自持。

杨今予站稳了之后,漠然退了几步。

来自于男生对身高的自尊心誓,要与眼前的书包拉开距离,尽管饺子罐头里再退也退不到哪去了。

公交车晃荡颠簸了一路,终于停在了梧桐语。

这个站就叫梧桐语,杨今予动了下眼珠,多看了一眼站牌。缘由无他,他觉得这个名字不像公交站名,更像是一首文艺的民谣。

而他浑浑噩噩跟在后面走进这片城中村时,他才明白了这个名字的含义。

这里家家户户都宽敞,院落里足以种下两三棵梧桐,巷子里每户的桐树都窜的老高,树杈交相辉映自成一派,如果是夏天,紫色的桐花一开,村口乘凉最好不过。

杨今予从没见过这种毗邻错落的平房,更没见过邻里端着饭碗酱豆串门的景象。

烟袋桥胡同是蒲城大力发展建设后最后一处没拆的城中村,这里的原住民没什么大学识,世代守着点手艺本分过日子,胡同里有打铁的,有扎纸人的,有修拉锁配钥匙的。

杨今予看花了眼。

由于刚下过雨,飞翘的屋檐还在淅淅沥沥落水。

身后买菜的吆喝与头顶的鸽哨交织成一派烟火气象,遮蔽在高楼大厦后的村落像是个城镇版世外桃源,零零狗狗却满耳琳琅。

“二叔,吃的什么卤啊。”曹知知跟蹲在门槛上刨面条的男人打招呼。

那男人饱经风霜的笑褶几乎挤没了双眼,只露一条精光小缝儿,举着筷子隔空点了曹知知一下:“你妈刚满大街找你呢,还不快回家!”

“诶!这不回啦,二叔,这我同学。”

二叔朝谢天和杨今予一扫眼,谢天这个讨人疙瘩立马亮出小虎牙:“二叔好!”

“好,好,去吃饭吧,去吧去吧。”

又往里走,曹知知分别跟三婶儿四姑的都招呼了个遍,怀里多了一兜无花果和烙饼。

杨今予浑身不自在的低头看鞋尖,他做不到像谢天那样游刃有余应付大人们的问候,只好眼观鼻鼻观心的神游。

终于拐进了曹知知家所在的胡同。

小刀正在胡同里捡石子玩,见闫肃回来,丢了石子高高喊了一声:“师哥,你早上去哪啦!”

小刀屁颠屁颠跑过来,拍掉手里的土替曹知知接下了怀里的东西:“知知姐,呀,无花果,我吃一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