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172 章 :二合一(1 / 2)

加入书签

第172章:二合一

也就是晚上山上别说人了,连散养的鸡和猪都已经找到自己的窝沉沉睡去了。

叶宁和马玉书一人拖着平板车,另一个人在后面推着,先把体积小但是很沉的瓷砖一车一车的运了过来。

叶卫明干不了重活,煮完晚饭后就拿了小板凳来,坐到那一堆腻子粉面前给它们换包装袋。

腻子粉和奶油色油漆都是现代的工厂生产出来的,外包装上有很多会让人察觉到不对的信息,必须得现做替换。

腻子粉还好,家里常备着里面缝着防潮内袋的光面编织袋,换个袋子就行了。

难的就是油漆了,这东西打开后,只要没有密封好,就会干得用不了,叶家没有合适的容器,以至于叶卫明只能拿着小刀把那些油漆桶上有字的地方全部给刮掉。

一百二十个平方要用到的建材也不少,叶宁和马玉书两人来回跑了二三十趟,一直忙到凌晨两点,才把所有的材料和工具都搬了过去。

母女俩看着已经空了快一半的院子,也没时间多休息,一人喝了两口水后就又忙着搬家具了。

等半院子的家具搬完后,天都已经大亮了。

母女两搬完最后一趟家具回到现代的时候,都累得直接瘫在了沙发上。

叶卫明上前拿起两人随手扔在茶几上的应急头灯:“饿不饿,我去煮点早饭?”

“别忙活了。”马玉书挥了挥:“我现在是累得吃不下任何东西了,你要是饿了,就吃点桃酥和蛋糕垫垫肚子吧。”

“我也不吃了。”叶宁扶着腰在沙发上换了个方向躺,揉着腰道:“休息一会儿我就得先过去了。”

“这次你们就先别过去了,我在网上买了冰柜、老式三轮车和一些服装设计相关的教材,就这两天就到了,到时候你们把我手机拿着,到货后就去帮我把快递拿回来。”

马玉书皱眉道:“我们不过去?那你回头让小顾上山来运货的时候,怎么和他解释我们的去向?”

叶宁不以为意地摆了摆手:“这有什么不好解释的,我可以说你们去镇上了,或者去市里了,顾骁那个人我说什么他都信,很好搪塞的。”

“小顾人确实不错。”马玉书点了点头,随后又想起了一件事情:“对了,你之前不是说要找时间请小顾和他家里人吃饭吗?什么时候,我提前买菜。”

之前叶卫明和马玉书对顾骁的印象都是通过叶宁的描述得出的,现在有了机会见到本人,不知道叶卫明心里怎么想的,反正马玉书心里还是很期待的。

叶宁低头沉思了片刻后开口道:“这周六或者周日吧,他妹妹在镇上上学,周末会放假。”

马玉书点了点头:“行,那我和你爸去镇上拿快递的时候,就先把请客要用的锅碗瓢盆和调料买齐。”

叶宁不放心地叮嘱:“买好的调料记得用没有标签的瓶子和罐子装好,现代的一切信息都不能让那边的人知道。”

马玉书没好气地摆摆

算如此(),???彎?衟?靻葶?

N?げ??()『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叶宁心里也冒出了一些别的打算,一脸兴奋地扭头问道:“你说我们去多买点旧衣裳回来,洗干净拿到那边去,也卖两三块钱一件,生意会不会好到爆炸?”

马玉书闻言也是双眼一亮:“怎么不行,我年轻的时候市场上就有不少专门卖旧衣裳的摊位,听说他们买的衣裳都是从m国、f国运进来的洋垃圾,因为款式新颖,其实旧得比新的也没便宜多少,买的人就挺多的。”

叶宁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那你回头多去旧衣回收站看一看。”

马玉书不怎么在意地挥了挥手道:“什么时候去都可以,那些旧衣裳除了我们之外,其他人根本就没有兴趣,老板收上来都是卖到f洲去的。”

马玉书心里有数就行,叶宁在沙发上眯了一会儿后,就拖着一大包旧衣裳过去了。

衣裳叶宁没急着往下运,而是开着车先把江钰房间的家具用小汽车拉了下去。

现代的床都是几块木板和各个零部件拼接的,叶宁汽车的后备箱支棱着倒是能够放得下。

叶宁到半山腰的时候,时间其实都还早,不过周大海他们已经带着江钰出去捡鸡蛋了。

周大海他们还好,已经在养殖场干了两三个月了,自从山上的鸡开始下蛋后,他们每天都能看到山里各个草窝里面堆满鸡蛋的场景,已经从最开始的激动逐渐变得心如止水。

江钰却是第一次见到这个场面,以至于她整个人像打了鸡血一般,挎着装鸡蛋的篮子满山乱窜,好像根本就不知道累一样。

事实上江钰确实也不觉得累,要知道她家里也是喂了鸡的,不过江家没有多余的粮食,只能养得起两只下蛋的母鸡。

鸡蛋在江家也是个金贵东西,一家六口,只有江耀祖才能够每天吃一个鸡蛋,至于江钰和她的两个继妹,则是连鸡蛋壳都摸不到。

这满山的鸡蛋落在江钰眼里就是满山的钱,虽然鸡蛋不是她的,但叶宁是她的老板兼恩人,她同样替她觉得高兴。

最后就是本来没觉得江钰能帮上什么忙的周大海只能跟在江钰身后,一遍遍地帮她把装满的篮子捡空,难得地偷了个懒。

叶宁在联排平房等了一会儿没见到周大海他们回来后,只能自己把床板床架从车上搬下来,然后从后备箱摸出螺丝刀和扳手一点点地组装了起来。

顾骁过来的时候,远远地就看到了叶宁的车停在半山腰,他心里奇怪,脚下的油门也踩到了底,片刻之后就稳稳地停在了屋子后面特意用石块和泥巴堆出来的平地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