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51(1 / 2)

加入书签

说,你印了有一千份吗?”

“一千份哪够?”谢明烁摇摇头,“这种惊天大新闻,全国不知多少人想看,京城试发行两千份,如果卖得好,还能销往全国。”

谢长锋浓眉一耷拉:“你说的惊天大新闻,不会就是‘敬国公案’吧?”

他亲自参与的案子,没什么新鲜可看的。

“它确实是最大版面,但又不是唯一新闻。”谢明烁嘿嘿笑道,“明天看了就知道了。”

翌日一早,南熏坊一家名为“京城报社”的店面静悄悄地开了。

周边的街坊邻居看到新店开业,特来询问。

启朝人对“结社”并不陌生,读书人的学社、生意人的商会以及一些小众的蹴鞠社、围棋社等等,在全国各地屡见不鲜。

但“报社”还是头一次听说。

报社的管事本是晋王府的一个优伶,他是竞争上岗的,非常珍惜这个体面的活计,决心要将晋王的事业发扬光大。

他穿着一身青色直裰,相貌周正,身板挺拔,声音更是清亮有力。

“诸位郎君、娘子,鄙人罗报,乃报社掌柜,今日小店开业,万望诸位捧场,在下感激不尽。”

他本名罗三郎,得知自己即将成为报社管事,遂改名为罗报,以表自己要为报社鞠躬尽瘁一辈子的决心。

晋王殿下大手一挥,准了。

人群中有人问:“罗掌柜,你这报社卖的什么啊?”

罗报神秘一笑:“卖的是新闻。”

“新闻是什么?”

不仅南熏坊的街坊在问,全京城的街头巷尾都有人在问。

谢明烁从京城慈幼院雇佣了五十个报童,叫他们一大早就在大街小巷叫卖报纸。

一份报纸卖十文,只要他们卖掉十份,就能分到一文钱。

两千份报纸,一人四十份,卖完能得四文钱,一文钱能买两个馒头,四文钱就是八个馒头,八个馒头能吃三天!

慈幼院是官办福利院,但不用想就知道里面日子并不好过,孩子们从没有尝过吃饱的滋味,更多的是他们承担繁重的劳务,却得不到应得的报酬。

这其中有相关责任人玩忽职守、中饱私囊的原因,也有官府无力救济的缘故。

可想而知,得到这份工作的孩子们有多开心。

只是在大街小巷跑一跑喊一喊,就能挣到三天的饭钱,这也太幸福了。

不过半日,“京城报社”和《京城旬报》就街知巷闻。

其中某些人动了不该有的心思,刚想探查报社的背景,就被“神秘力量”警告了。

也有无赖抢报纸不给钱,很快就被兵马司的人拖走惩办。

如此一来,众人便都知晓,“京城报社”是个硬茬子,轻易动不得。

谢长锋结束朝会,急匆匆赶往乾清宫,捧起早就送来的报纸。

打眼一瞧,正中间的版面全被“敬国公案”占据,上面竟然还附了两张简笔画!

一张是魏大江敲响登闻鼓的场景,一张是敬国公府牌匾坠落的场景。

清晰生动,寥寥数笔就勾勒出当时画面,如此也方便印刷。

报道内容言辞客观公正,但看到结尾,却又叫人心潮澎湃,随着贪官权佞的落马,受害者的冤屈得到伸张,读者的心也跟着一起震颤共鸣。

这世道就应该恶人下地狱!

再看其余版面,百人举状事迹、受害者的采访等等全都如实登在报上。

w?a?n?g?址?F?a?布?页?ǐ??????????n??????2?5?.????ō??

谢明烁甚至叫人画了一幅画,画面讲述的是魏大江等人离京前在城门口向皇宫方向虔诚跪拜,报道内容相当感人肺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