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52(2 / 2)

加入书签

“你说。”

“姑祖母的产业遍布各地,商队也都走南闯北,我想多了解一些各地的风土人情,不知姑祖母能不能借几个懂行的人才教教我?”

谢夔眉尖一蹙,注视她片刻,低声问:“你该不会是想自己出去闯荡吧?”

谁还没个年轻的时候?

她曾经也向往外面的世界,生出同样的想法,但最远也就去过真定府,还在北直隶的管辖内,算不得出远门。

谢明灼笑道:“只是有备无患。”

不是不相信对方,只是她还没制定好计划,梁王谋反的事也不便明说。

谢夔却极敏锐,压着嗓音道:“我当然可以找最擅长的人教你,可你要真是打算出去,身边最好还是跟着人。不说世道乱否,各地的俚语你听都听不懂。”

“姑祖母说得对。”谢明灼诚恳点头,知道她是真心为自己着想。

“若你是为假银锭的事,”谢夔几欲用气声说话,以免隔墙有耳,“九月倒是最适合的,她本就是湖广安陆县人,对安陆并不陌生。”

拿着火铳造假银锭,谢夔其实不用想就知道这事儿跟梁王脱不了干系。

安陆县是梁王的地盘,他怎么可能容忍有恶徒拿着火铳造假银?

她能想到,皇帝也一定能想到。

荣安公主出行的意图就能推测出来。

就算锦衣卫过去查到梁王谋反的证据,也无权将梁王就地正法,如此一来夜长梦多。

但同为宗室且为皇帝血脉的荣安公主可以。

当然,一般人会认为皇子过去更合适。

谢夔不这么觉得,荣安有这份能力,而且梁王生性多疑,两位王爷与皇帝生得有几分像,容易暴露身份。

更何况,湖广一行若能圆满成功,便是大功一件,今后荣安也能更得圣宠。

风险高,收益也高。

同做生意一样,安于现状永远赚不了大钱。

荣安既然有此决心,她这个做姑祖母的,当然要全力支持。

“您是说李掌柜?”谢明灼眉眼弯弯,“姑祖母身边能人辈出,又帮我大忙了。”

谢夔也笑:“你若有空,这些时日就来我府上,我叫人跟你多讲一些安陆的风俗,再教你几句常用的俚语,各地的也都拣一些关键的讲一讲。”

“我想让采玉和姜晴也都学一学。”

“放心,都给你安排妥当。”

有了谢夔的承诺,谢明灼每天上午学完课业,就带着冯采玉和姜晴去往嘉善公主府。

令人惊喜的是,冯采玉学得极快,尤其在地方俚语上,不过两日,就在李九月的教导下,将安陆的俚语学了个七七八八,开口非常自然流畅。

不像初学者,倒像是外出多年未归家乡,从而生疏了的本地人。

李九月连连称赞,恨不得倾囊相授,其余地方的“老师”同样如此。

谢明灼有过学外语的经历,适应得比姜晴要好,但远比不上冯采玉的进度。

转眼就到了四月十五。

原书中这一天,陕西、山西、河南北部天降大雪,庄稼毁于一旦,国库无钱救灾,世道大乱。

同样在这一天,荣安公主十七岁生辰,于公主府大肆宴饮宾客,席上金盘玉盏价值连城,单单一道菜品,就要花费几十上百两银子。

雪灾带来寒冷与饥饿,也引发了动乱与灾祸。

生辰宴展现出来的穷奢极欲,也预示着京城谢氏最后的狂欢。

穿越之后,五人齐心协力,已经改变了既定的命运轨道,即便国库丰盈了不少,也不打算大肆操办。

孟绮只简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