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26(2 / 2)

加入书签

真想一脱了之,但公主在此,有辱斯文。

众官员使出全力,速度也远远慢于盐工,他们汲一次卤的时间,足够盐工汲卤五次。

煎煮盐晶就更别提了。

谢明灼端详半晌,朗声问:“总催何在?”

“小人严大发,叩见公主千岁千千岁。”严大发立刻跪到地上,行着并不标准的礼节。

“听闻盐场灶户若懈怠,总催常用鞭子抽打催促,你观他们,算不算偷懒?”谢明灼坐在粗糙的条凳上,不紧不慢问道。

严大发恨不得钻入地缝,小心翼翼道:“回、回公主,诸位大人尚未适应盐场劳役,慢些也属正常。”

“项御史,你以为如何?”

“无人生来就会适应,微臣以为,焚林而田,涸泽而渔,皆非善举。”项敬惠字斟句酌道,“灶户生产食盐供给朝廷,造福天下,本应得到善待。然……”

“继续说。”

“然农民入冬而息,官员逢节得以休沐,其余商人、工匠皆可劳逸结合,唯盐工经年不歇,日日徘徊井灶之间,劳筋苦骨,甚至自己亲手产出的食盐,都难以享用,其因何在?”

一番话,说得众盐工动容不已,泪如雨下。

严大发跪在地上,压根不敢多言。

他能说是因为上头催得紧,想要更多的余盐赚取巨利吗?

恐怕公主一走,他就会步白总催的后尘。

谢明灼沉声道:“项御史,你尽快拟一份奏本,呈上御案,叫那些朝官们都好好想想,我大启的盐工,为何备尝艰苦却不得善待?”

其实朝廷原本对灶户的待遇并非如此,灶户除去供给官府规定的额盐,其产出的余盐,都可向官府换取粮食,为一小引换一石米,算是对灶户的优待。

然“苦在灶丁,利入商囊”才是常态。

项敬惠眼中泪光闪动,当即应下。

其余盐工似是委屈终得发泄,一个个蹲在地上抹眼泪,情状可怜可叹,叫人心酸。

蒋有信等人:“……”

公主容色微沉,可不能触其霉头,加把劲干啊!

一直到夜幕降临,公主回营,众官拖着酸痛难忍的身体随行,正准备告退,却又听公主开口。

“蒋有信,你回帐后,誊抄‘九十八条’一百遍,待这几日劝课结束,一份不少交给我。”

蒋有信:“……”

他手都抬不起来了!

唯刘兆逾尚有余力,问:“公主,总催灭门案已结,为何还要停留几日?成都府尚有政务堆积,臣等不得不理。”

众官员皆附和。

“政务几日不理,成都府不会消失,且自有参政、都指挥佥事、副提举等人协理,尔等无需担心。我意已决,不必再劝。”

众人:“……”

第一百零一次羡慕嫉妒先行回成都的按察使!

蒋有信差点喷出一口老血,虽然他负责煮盐,劳役不及刘都台等人,可一天下来胳臂早就废了,哪还有精力誊抄一百遍啊?

公主想杀了他就直说!

其余人向他投去同情的目光,谁叫你没背熟“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