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62(1 / 2)

加入书签

视下稳稳停驻。

站台内外,掌声如潮水般一波接着一波。

乾清宫议事厅。

谢明灼召集阁臣共商律法增订、修正之事。

近些年,新鲜事物层出不穷,衍生出不少新兴行业,昔日的旧例已经不能为新案件提供律法支撑,修订律法已是大势所趋。

“县级衙门最为贴近百姓,诸多新型案件也都最先出现在县衙,制定律法必须听取民意,从司法实践中获取经验。”

“陛下圣明。”

礼部尚书高铨、大理寺卿余鸿以及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宋游等官员,垂眸立在案前听令。

这些是制定新律的主力,陛下如此重视律法,他们必定要竭心尽力。

余鸿提议:“陛下,可否调各级刑名官吏,入京开会商讨?”

“可。”

高铨、宋游等其余官员,也都一一提出建议,都是能力卓越之人,有些想法甚至弥补了谢明灼个人的局限性。

她对此相当满意。

朝堂人才济济,即便少了她这个皇帝,也能顺利有效地运行,这是她一直为之努力的目标。

议事毕,众官告退。

冯采玉入殿奉上一封信,恭敬道:“陛下,太上皇和太上皇后来信。”

自谢明灼登基后,谢长锋就彻底成了甩手掌柜,时常带着孟绮微服出游,出游期间不忘给京城写信。

老两口重新回到退休生活,别提多自在惬意。

十年发展,大启的治安已经今非昔比,山匪盗贼虽未除尽,但在官署的严厉打击下,已不敢肆意冒头。

老两口暗中还有侍卫保护,安全不必担心。

看完信件,还没来得及喝口茶,姜晴又满脸喜色进来。

“陛下,京城医院送来好消息,徐院长成功研究出牛痘,已经经过临床试验,很快就能推广全国。”

这些新鲜的词语都是出自“天工院”,天工院如今已涵盖各科门类,医学也在其研究范畴之类。

天工院会提出一项课题,再将课题交给合适的团队进行研究。

牛痘就是天工院医科提出,与京城医院合作,由徐青琅院长亲自带领团队研究试验。

牛痘研制成功,的确是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

医科取得重大成就,其余门科也不遑多让。

值得一提的是,皇宫已经通上了电。

全国电网建设也已经提上日程,成为一项最为重要的基础建设,只是苦于相关技术人才太过稀缺,这个项目一直停滞不前。

但时间会赋予一切可能。

熙和十五年春,京城学子云集,繁华的都城令众多年轻人眼花缭乱。

刘蕴就是其中一员。

她祖籍河南汝宁府,爹娘死得早,从小就跟着同村族人一起生活,受他们照拂。

族人落草为寇,她也跟着落草为寇,族人出山入水,成了安陆县府河上的水匪,她便也跟着做了水匪。

本以为一辈子只看得到河面和鱼虾,她的人生便如水上的浮萍一般,可一个人的出现,不经意间改变了她的一生。

自天工院提倡“科学”之后,全国上下的学堂便开始推广新的学科,教材也都是天工院编纂而成,叫“自然科学”。

但凡想要科举的学子,必须要学习这门课,不合格者不得录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