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14(1 / 2)

加入书签

陛下,常言道,一岁看小,三岁看老,老臣观长孙殿下小小月龄就有与陛下一样的大帝英资了,是皇室三代以内最类陛下之人!”

“单单长孙一人在去岁时做出来的巨大贡献就已经让大秦获得了极其重大的发展!”

“皇室的储君之位关乎大秦帝国的命脉、关乎江山社稷的稳固,长孙有二世之能,老臣提议陛下将一岁的皇长孙立为皇太孙!”

“圣孙临凡,二世接班,可保我大秦三代兴盛矣!”

李斯这话一出口,瞬间满殿寂静,坐在一旁的皇长子扶苏更是直接惊愕地转头看向了廷尉李斯。

[不是,李斯你是认真的吗?]

他——那待在家里,还整日穿着天外尿布,奶瓶不离手的胖儿子——有二世之资请立皇太孙! W?a?n?g?阯?发?b?u?Y?e???????????n????0?②???????????

扶苏看完李斯,看群臣,大部分臣子都是相互对视,诡异的沉默。

甚至一向在廷尉谏言之后总会跟着提反对意见的老师淳于越,在与他的目光对视之时,都有些慌乱的连忙仰头看房梁、低头看木地板。

扶苏:“”

第61章 辣椒火锅

暖意如春的大殿之上骤然间安静的落针可闻。

在这一刻,文武百官的齐齐沉默在某种程度上似乎也代表着默认廷尉的提议了。

等扶苏瞧明白自己老师

闪躲的眼神,看懂众臣的意思后,忍不住愕然的无声张了张口,一向才华横溢的他,此时竟然双眼呆滞、失语到连一个字都说不出来了。

因为作为皇长子之父、帝国长公子的他根本就在这件事情上找不到自己此时的立场。

身为父亲,能看到自己儿子如此卓越,这般小就能为大秦立功了,他自然是心中愉悦并骄傲的。

可是从作为“隐形储君”的角度来看,廷尉当场说自己一岁的儿子有“二世之能”。

嗯……

这就让帝国长公子有些思绪凌乱了,无论怎么算,他儿子都应该是皇室第三代吧?

他儿子若是“二世”的话,他这个皇二代得待在哪个犄角旮旯里

扶苏当局者迷,有点儿懵,群臣们心中却像个明镜一样。

廷尉之后,满殿群臣再无一人开口说话,一时之间,暖意融融的大殿之上除了静、还是静,这种全体默契不吭声的静谧显得四角炭盆内的爆炭声与窗外的簌簌落雪声都变得极其的大。

李斯站在原地、手持玉笏、眼巴巴地望着跪坐于上首的始皇,百官们也都齐刷刷地看着皇帝陛下。

居于宽大黑色漆案旁的始皇眼睑下垂、抿唇沉默许久后,才在百官的注视下,开口说出来了一句话:

“廷尉此话有理,不过,皇长孙缨虽然功劳甚大,但是如今年龄实在是太过幼小,立太孙之事压后再议。”

“再议”而非“不议”。

虽然陛下当朝拒绝了廷尉的这个新岁建议,但是文武百官们也都心中有数了,陛下只说了“皇长孙过于年幼”,并未对廷尉其他的话进行驳斥,显然这已经在侧面说明陛下也在心中敲定了“皇长孙”总有一天要变成“皇太孙”的计划。

可是——这“长孙殿下”未来究竟是真的跳代接陛下的皇位,荣升“秦二世”?还是规规矩矩、按部就班地当“秦三世”?那就得看“长公子”接下来的动作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