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00(1 / 2)

加入书签

玩笑的口吻,来人一听,懂了。

把帽子递过来,“嫂子,你给我改改,我给你一块钱行不?”

江母一看儿媳妇眼色,心虚的答应下来。

让人在外头看电视等着,婆媳俩回屋。

江母没多想,几分钟改好,还搭了半片剩下的蓝色布料。

五分钟的事,高卿禾硬是让她半小时后才拿出去给那村里人。

人家一想,半小时才改好,而且改过的戴起来特别舒服,面面都能遮挡到,也不勒脖子了,觉得这一块钱花得特别值。

赵庄不大,有点什么新鲜事一顿饭的功夫就能传出去。

第二天高卿禾从驾校回来,还没进院呢,就听见院里传来一阵热闹的说话声。

进门一看,全是拿着自家草帽和旧料子来找江母做遮阳帽的。

那东西她们原本只是看高卿禾戴着,觉得新奇。

今早借了昨晚那人的帽子一戴,都觉得特别好。

人有我无,那可不行啊!

于是全部扎堆找上了江母。

哄哄闹闹一堆人走光,江母看着满沙发的草帽和旧布料,还有手里的钱,脸上笑容根本忍不住。

“十二块呢,这就能赚十二块钱,我一晚上就能全做好。”

江母反复跟高卿禾炫耀她的十二块钱,开心得像是个刚出社会,拿到第一笔工资的大学生。

高卿禾点点头,满眼都是欣赏。

看,这就是靠自己赚钱的魅力,任何人都抵挡不住。

第200章 回家过中秋

而事实上,这也确实是江母第一次靠自己的手艺赚到钱。

村里都是互相帮忙,人情还人情,很少提到钱的时候。

江母结婚前没工作,结婚后一心照顾丈夫和公婆,拿到手里的钱,都是她去要的。

而这十二块钱,是别人主动送她手里的。

是有尊严的钱。

江母很认真的对待这十二顶帽子,从裁片到缝纫包边,做得比之前给高卿禾的要精细多了。

高卿禾看到成品后直呼后悔。

“早知道收她们两块钱了!”

出门学车前,还不忘叮嘱傻婆婆,“你记得明天再交货,不然别人知道你一晚上就做完,就觉得你手艺不值钱了。”

如果是昨天,江母肯定摆手说:这有什么的,本来这种手工活就不值钱。

但今天她可算见识到了自己这门手艺有多值钱!

忙不迭的应:“好好,我知道了。”

目送儿子儿媳开车出去,江母掐指一算。

中秋节就要到了。

一想到要去那没见过面的亲家家里过中秋节,江母顿时心慌起来。

一来是觉得去亲家家里过节别扭。

二来就是怕江家几个兄嫂不高兴。

其实这两天白天儿媳妇不在家时,他二伯娘又来了。

话里话外,就是中秋节还是得聚一聚才好,顺便把之前结婚闹的不愉快化解化解。

江母老实说了今年要去亲家家里过节。

她们也不知道听没听进去。

反正他二伯娘丢下一句:“到时候你什么都不用管,我们把菜买好拿过来!”

放在往年,别说拿菜了,江抱海还得包几个红包孝敬长辈。

这次之所以如此主动,还是觉得新来的侄媳妇不好对付,稍让她一步。

江母那个愁啊。

愁着愁着,中秋这天到了。

这天星期四,学校也放假了,连着放三天,周日上课。

周三晚上高卿芽就和哥哥一起回了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