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75(1 / 2)

加入书签

林芝坐在小板凳上,时不时抬眸往街角望一眼,再低头摩挲手里的细竹筒。

没等宋娇娘询问这竹筒的用处,两人便听到驴车的蹄声和木轮声。

母女俩齐齐望去,果然看到冲着二人招手的林森。

一家人很快来到夜市上,顺着宋娇娘打听的方向走去。只走了几步,宋娇娘便发出一声惊呼:“就是前面那家吧?好气派的铺子!”

林芝仰头望去,只见那铺子面阔五间,足有两三层高,两边招幌摇曳,中间灯笼高悬,隔着街角都能看清铺名。

三人走到近处,更觉规模惊人,不仅顾客络绎不绝,而且里面的伙计足有二十人,各个身着紫衫,头顶方巾,丝鞋净袜,瞧着好生体面。

一家三口暗暗咋舌,等瞧见价格,更是同时倒吸一口凉气!

原是这家售卖的重阳糕礼盒分为上中下三等,上等的要九百八十八文,中等的要五百八十八文,下等的也要两百八十八文。

不但价格贵,而且林芝开口说要订一份,没曾想接待伙计连连摇头,说是礼盒装的只卖熟客,生客得二十份起售。

没法子,他们只好买了散装,九十八文钱只有四小块。

出了潘记果子铺,一家人又往另外几家果子铺而去。大多铺子的礼盒也只售卖给熟客,生客少则十份起,多则如潘记那般要二三十份起。

“不愧是汴京城,瞧瞧!连重阳糕都这般讲究。”林森回到家中,将手里的大包小包搁在桌上,他回想起方才的所见所闻仍是不住摇头。

尤其是品尝完味道,他的心更加痛了:“不是?这家潘记也不好吃啊,还没这家额,叫四宝斋的好吃!”

“潘记名声在外,价格贵点也正常。”林芝闻言很是淡定的,“这叫做品牌溢价。”

紧接着,她又尝了尝林森说的那家四宝斋,入口绵软香甜,豆沙与枣泥混合得恰到好处:“这家四宝斋的的确不错,让我瞅瞅价格?唔,价格也不错,四小块六十八文。”

“这家也好吃。”宋娇娘递来的是宝月坊的,“这家只有两种,礼盒装的是一百六十八文,散装整块是六十八文。”

林芝尝了一口便是眼前一亮,这家则是别出心裁,不同于别家单单将果仁放在表面上,而是揉搓到米糕之中,让米糕的口感层次愈发明显强烈:“这家的的确不错,味道很是特别!”

“还有这家,价格最低。”

“这家的味道还可……”

三人挑挑拣拣,最

终还是觉得四宝斋与宝月坊的更好吃。而后宋娇娘又关心起另一个问题:“咱们做的重阳糕成本是多少?恁多的颜色要染出来,得不少食材吧?”

“就是菠菜南瓜之类的,不值几个钱。”林芝说出原材料,顿时让宋娇娘松了一口气。

三人算了又算,终是定下价格来:“咱们便定两块起售,两块二十九文钱。”

“回头我做个寿桃模样的大块,售价六十八文,另用食盒包装加价售价一百五十八文。”

顿了顿,林芝又补充道:“另外咱们反正是新开,有人问起便一份起售。”

林芝说做就做,次日铺子门口便支起木架,贴上售卖重阳糕的告示,小桌上还摆了试吃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