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31(2 / 2)

加入书签

林森唤来平哥儿询问,方才知道聚友楼用的是高邮麻鸭,而非本地豫鸭。

从扬州高邮运输到汴京,其身价自是翻了数番,其制作的菜品价格亦是水涨船高。

不到四百文的价格听着贵,实则一点都不贵。

甚至林芝回想了一下菜单,忍不住与平哥儿说道:“其实你们菜单上也可以标注下食材来源地的,这样咱们选择的时候亦不会有这般疑惑。”

“就像刚刚的鹅,也不是咱们本地的品种吧?”像是林芝这般能品出鸭肉质地味道不同的人是少数,大多数普通人,或是初次进入聚友楼的食客恐怕都会生出如宋娇娘这般的疑问。

顿了顿,林芝又想或许是聚友楼作为汴京城里有数的大酒楼,往来的也多是小有资产的富户,这个价格对于大家来说也属正常?

但后世的餐厅饭店,也都喜欢标明食材产地,这样一来能够锚定品质,二来能与顾客建立信任,减少顾虑,三来也能强化菜品的价值。

换作林芝自己的话,肯定会写上,至于别的铺子她也就随口一提,再多的也没什么好说了。

平哥儿表情不变,笑着应下,不多时又送上来两道菜品:“

三虾茭白,花胶黄鱼羹。”

听到茭白二字,林芝率先来了兴趣。其实茭白便是菰米感染黑粉菌形成的膨大茎秆,时下正处于两者兼并的时期。

因着茭白特殊情况,加之官宦人家不轻易吃这些出世不久的食材,所以酒楼乃至市井都难得见着。

没曾想,眼下聚友楼却是走在诸人前面,甚至率先拿出成品菜来。

所谓三虾便是虾油、虾脑和虾籽,配上只留下内里最嫩的茭白芯,那一口下去先是虾的鲜甜,再是茭白的清甜,可谓是满嘴生香,教人食欲大开。

这时候,再来上一碗花胶黄鱼羹,那定然会是鲜上加鲜。

林芝想到这里,伸手掀开锅盖,热气裹着鲜香喷涌而出,直直侵入一家三口的鼻腔内。

前面还心心念念松茸鸡汤的林森,此刻双眼发直,深深嗅了一口:“好香的味道!”

甚至连周遭的食客也投来视线,更有人悄声道:“花胶黄鱼羹?这味儿比我上回吃还香浓?”

平哥儿闻言,暗暗点头,毕竟眼前这份可是出自周厨之手。要知道他回头去拿餐食时,可是被惊到了!

周厨竟然亲手为这一家三口做菜!?再是手艺出色,也不过是开脚店的商贩啊……

平哥儿想到这里不免心情复杂,半响才按捺住情绪,继续观察着林家人,想要看看他们这回会说出什么。

花胶黄鱼羹不止是香味惊人,模样也是夺人得很,只见炖煮到奶白色的汤汁光泽温润,丝滑细腻,雪白的黄鱼在汤里沉浮,四周缀着翠绿的芦笋、雪白的竹荪、红润的火腿丝,间或能看到半透明的花胶丝,光是外观就足以打下满分。

林森舀起一碗递给宋娇娘,又给女儿也盛了一碗,最后给自己盛了满满一碗,迫不及待地尝上一口。

甫一入口,林森便大吃一惊,那羹汤细滑粘稠,仿佛要将嘴唇都粘在一起。

还未等他蹙起眉,想要舔舐唇瓣,落在舌尖上的汤汁便在瞬间点燃炮火,让强烈的,震撼的鲜味重重叩响味蕾的大门。

最后,林森只来得及吐出一口长气,就忙不迭再次开始咀嚼,黄鱼鱼肉细嫩无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