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85(1 / 2)

加入书签

把握寻上门,说明自家八九不离十,能被列入全汴京的前五十名!

汴京城上下的饮食铺子总共有多少?恐怕上千家都不止,林芝记不过一年变成了尖尖上的百分之二。

林森也兴奋不已:“机会都摆在咱们面前了,咱们可不能错过!”

“可是这副行首到底要做什么?”

“我想每个行会都大差不差?”林森往日为绸缎庄掌柜时,也常与当地行会行首联系:“主要是帮着行首协调各家铺子的事务,衣料行的话会比拼织布手艺,女红手法和速度,向官府举荐人才,偶尔还得组织行内的交流活动,以及组织一些城内的活动来扩大知名度……”

“我想饮食行要负责的事务应当也差不多。”林森洋洋洒洒说了不少,最后总结道:“倒不是什么费力不讨好的差事,反而能多认识些同行,互通消息。”

“先试试呗。”眼见女儿还在思考,宋娇娘扯了扯林芝的袖子:“你看咱们这铺子,从一开始的小摊子做到现在,不也没人想到吗?再说了,就算选不上,也不亏啥,至少让行里人知道咱们林芝记的分量。”

“你娘说得对。”

“还有,今年咱们家是名声最盛的时候,到了后面说不得还没这个机会呢!”

林芝听着爹娘的话,心里渐渐有了主意。毕竟人有机会能捏住权利的时候就得捏住,就如同大户人家里的管事般,上面的位置都是有定数的,你错过眼前这次机会,下回就不知道要什么时候才能上桌了。

伺候两日,林芝先后拜访了崔厨娘和尤厨娘,大概了解了一番选拔流程与副行首应尽的责任与义务,终是下定决心。

与此同时,考场内满是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随着两日一夜过去,最后这一日一夜考的不止是学问,更是耐力。

眼见天色渐晚,郭官人拿出蜡烛点上,扬声唤差役要了一壶热水,倒进盛着炒面的碗里,用筷子搅成面糊。

炒面与林芝所做的雉羹饼类似,都是泡开以后的面糊汤,只是不同人家做的味道差异很大。

郭官人仅在恁小的客店落脚,仆佣也没什么控制制作,那炒面也是寡淡得很,并没什么滋味。

随后他又从考箱里取出笼饼,只是放了两日的笼饼已干得发硬,咬一口得梗着脖子往下咽,嗓子都磨得发疼。

没法子,他只能把饼泡进面糊里软一软再吃,可泡过之后味道更怪,只能皱着眉,憋着气往下咽,同时心里忍不住想起刚进考场那日吃的鱼片羹。

那鱼片羹乃是客店周遭的一家食铺做的,鲫鱼切得薄而均匀,鱼刺更被挑得干干净净,吃起来香甜软滑,甚是美味。

倒不是三姐儿小气,不肯给郭官人准备肉菜,实在是九月金桂天,白日高温,夜里又着实冻人,肉饼等菜肴容易变质。

眼看年年都有因吃坏肚子而被送出去的考生,三姐儿和郭官人都不敢冒险,故而郭官人的箱笼里便只放些干粮、酱菜、腌肉以及炒面,唯有头日能吃上新鲜肉菜。

这会儿回想起来,那鱼片羹的香味还在鼻尖绕。可想着想着,

他忽然愣住了,鼻子竟是闻到了一股猪肉味。

郭官人哭笑不得,只当自己是考糊涂了,竟把鱼片羹记成了猪肉味。他摇摇头,一边啃着干馒头,一边翻卷子。

可刚过片刻,他猛地抬头:“不对!”

郭官人起初以为是幻觉,可他抽了抽鼻子,那股撩人的香味竟真的钻进鼻腔,只激得他喉结颤动,食欲迸发。

周遭亦有人闻到了这股子香味,尤其是坐在沈砚对面的学子,目瞪口呆地看着沈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