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74(2 / 2)
真是奇了个怪了,颜士珍又不是什么酒鬼,为何每次都要去明月泉,而且还都偷偷去,生怕泄露半点儿风声的样子?
不光颜士珍去,一同同行的还有几个道士打扮的人。
李暮歌仔细一查,发现跟炼药有关。
明月泉泉水炼制的丹药有一种特殊的香味,就跟酿出来的酒有些特殊的口感一样。
李暮歌得知真相时,眨眼已经快到年底了。
入冬后的两个月里,长宁没有再下如刚入冬时那样大的雪,只是气温特别低,人要是穿少点儿,在外面走一圈,能冻成冰棍,各大药房的生意极好,在街上老远都能闻到中药汤的味道。
全都是用来治风寒的药,可见长宁城中有多少患病的病人。
吃药也是治标不治本,只要人冷,就还是会感冒,李暮歌拿了些钱,让人去采买些生姜一类驱寒的药材,在城外以及一些穷苦人家比较多的街道上免费煮驱寒汤,算是做些微不足道的事情,帮一帮那些最可怜的底层百姓。
她还用庄子上产出的粮食换了许多碎米陈粮,用这些东西到一些地方施粥,买最差的布填草做衣裳,发给那些冬天衣不蔽体的人。
这样做能尽可能帮到需要帮忙的人,如果是好粮食好布,根本就到不了最需要帮忙的人手里。
李暮歌现在只能做到这些,她让庄子上的人盘了火炕,火炕上弄了一个个的小木箱子,或是培育豆芽,或是用来育苗育种。
算是人工做了一个温室出来,效果十分不错,入冬前,庄子上有好几户人家学着也盘了火炕。
火炕造价不低,佃户们不是人人都狠得下心盘,是他们通过“温室”看见了盘火炕的好处,才有几个胆大还较为富裕的人家想要试试。
李暮歌没有上来就让他们人人盘火炕,盘火炕好处多,但也不是没有坏处,比如火炕其实要用更多柴。
李暮歌以前看小说,有些小说里觉得烧炕并不会多用多少柴,给出的理由是,人人家里都要烧火做饭,烧火的时候顺带烧炕,哪里就多用了。
但实际上,每家确实都要烧火做饭,却不是每天都烧。
冬天干活少,可以一天就吃两顿甚至一顿,饿不死就行。冬天冷,熟食能多放好几日。
所以大多数人家为了节省柴火,会一口气煮一锅粥,做许多饼子,接下来十天半个月,一家人就窝在家里,围着一个火盆。
火盆里放两块木头能烧一整天,烧几壶热水,饿得不行就喝热水充饥,到吃饭的时候了,就弄点儿凉粥与硬饼子,水一冲就是一顿。
这样可以节省许多柴火。
火炕要想烧热,免不得日日都得烧,往常三五天用几块柴,烧火炕得翻倍,对于那些贫苦节省的人家来说,柴火也是不小的开支。
积攒的柴火不够用,就得去买,冬天一捆柴至少五文钱,一文钱恨不得掰成两瓣花的人家舍不得。
总而言之,火炕不是人人都能盘,就像这个冬天,不是人人都能扛过去一样。
李暮歌没法救世人,她终究只是一个人,她能救得只有那些本就能活下去的人。
想明白这件事后,李暮歌心情不可避免的变差了许多,她又一次看见了这个社会的糟糕。
在李暮歌复杂的心情中,新年踏着坚定的步伐走向了她,到了年底,朝廷各部门彻彻底底清闲了下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