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61(2 / 2)

加入书签

母女俩一通抱头痛哭后,关系缓和了很多,刚刚那种说不出的紧张感,瞬间散去了。

纵使是亲生母女,两年未见,仅用书信往来,到底还是会产生些许陌生。

一场痛哭拉近了母女的距离,林太妃也愿意跟李乐景说说,她到底在担心什么了。

原来,她是担心李乐景功高震主,更害怕李暮歌看见了她的才华后,会忌惮她的存在,毕竟从几乎死绝了的皇嗣身上,能够看出,李暮歌绝不是什么有容人之量的皇帝。

对此,李乐景觉得林太妃想太多了。

? 如?您?访?问?的?网?址?F?a?布?Y?e?不?是?ì???u?????n????0????5?﹒?????M?则?为?山?寨?佔?点

“母妃,陛下已经登基两年有余了,她不是未曾登基,也没有底气的十四公主,也不是刚刚登基,朝政未稳的皇帝了,她以及掌控了整个大庄,没人能轻易撼动她的地位,不管儿发明出多少东西,都不可能取代皇帝。”

李乐景认为,自己现在的地位非常安全,此刻回京,也能消除李暮歌的杀意。

实际上,在一开始听说自己要出使西北的时候,李乐景就很是高兴,那个时候李暮歌刚登基,胡国捣乱,朝中也不稳定,她留在长宁,很容易成为别人手里的刀,变成他人野心的工具。

离开反倒是一件好事。

李暮歌选择安排她离开,就说明了,在李暮歌心里,她是可以活下来的那个人。

“母妃,陛下愿意放过咱们母女二人,不说多感恩戴德吧,咱们理应明白陛下的恩典,而不是随意揣度陛下,陛下确实少了几分心软,可她也没错啊,她从来没有主动害过别人,不是吗?”

林太妃听着女儿细声细语地劝说,被有心人挑拨后敏感的神经,终于松了松。

她迟疑地点点头,说道:“你说得倒是有几分道理,这两年,陛下对本宫亦是关爱有加,不曾慢待。”

“是啊,咱们陛下其实是个很好的人,任人唯贤,关爱子民,乃当世明主。”

“就是可惜,陛下一直不曾广纳后宫,开枝散叶,如今宗室的人太少,这样下去,李氏的江山何谈安稳啊?”林太妃同意女儿的话,在做皇帝上,李暮歌确实无可指摘,可在另一方面,她的问题就很大了,“你可千万别和她学,母妃只有你这一个女儿,若是你不生孩子,母妃岂不是断后了?”

林太妃其实在这两年里,一直在想这件事。

万一女儿战死沙场,她身边连个念想都没有。

等女儿回来,第一件事就是让女儿赶紧生个孩子,继承香火。

她们家是没有皇位要继承,但她们家有公主之位要继承啊!

公主所生的孩子多是县主,不过李乐景是实权公主,她的孩子可以更为尊贵,获封郡主是一定的。

林太妃其实还想着,如果李暮歌一直没有孩子,那未来的孙女,是不是就可以更进一步?

李乐景在政治上确实没有在科学研究上那么聪明,但她就不是个傻人,应该说,在皇宫里长大的孩子,没有一个傻子。

林太妃还没将她内心深处藏着的那一点点野望透露出半点儿,李乐景便提前感知到了。

“母妃,不属于咱们的东西,切记不要惦记。”李乐景低下声音,语气满是警告。

在西北两年的时间,虽然李乐景没有真正的上阵杀敌,但她早已不同往日,身上锻炼出了一种与深宫之人迥然不同的气势,此刻她不伪装,气势散出,愣是将林太妃吓得心脏狂跳。

林太妃愣了好一会儿,才有些尴尬地说:“你这孩子,母妃劝你早些生个属于自己的孩子,那也是为了你好,你不愿便不愿,再等些年也没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