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5(1 / 2)

加入书签

家身上。

然而,儒家的淳于越,也很懵。

他作为扶苏的老师,确实深刻影响了秦朝下一代继承人的思想。

皇长子宽容仁德,本以为他会带领儒家取代如今法家的地位。

但这一壮举似乎到下一个朝代才终于实现。

是扶苏公子没有坚定地选择儒家吗?还是......扶苏公子并没有继位?

汉朝。

刘彻在听到“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时,就已经乐开了花,感觉后面说什么都听不进去了。

机灵的大臣们已经开始“恭喜陛下,贺喜陛下”了。

更机灵些的已经在盘算着如何和卫青霍去病攀关系了。

至于不机灵的大臣?

汉武朝哪还有不机灵的大臣?

唐朝。

天幕之下,武将们讨论着卫青霍去病的战功,文臣们感慨着儒家思想的精妙。

李世民的目光转向太子,示意他谈谈看法。

李承乾所答与那些文臣别无两样,中规中矩,虽无错,但也没触及到根本。

李世民鼓励了几句,但笑得勉强:承乾是太子,看事情只能想到这么浅显的地方,若是日后继位,还不得被骗得团团转。

真性情的帝王情绪很好懂,起码本就紧张的李承乾,因为父亲的反应,神色更加阴郁了。

长孙皇后在旁边看着,心里叹了口气:二哥什么都好,就是对承乾过于苛责了。

但事情还没完。

老大话刚说完,老二就按耐不住了。

李泰就着明月对秦皇汉武的评价,叽里咕噜说了一堆,没一句话说到了点上。

但这小胖墩有妙招,说到最后竟撒起了娇,配上圆滚滚的身材,格外憨态可掬。

李世民被他逗得合不拢嘴。

青雀,青雀。

李承乾低下头,他的耳边回荡着父皇叫李泰小名的声音。

父皇语气中的笑意,是自己从不曾拥有过的。

这一幕,看得长孙皇后心惊肉跳。

她忍不住拽了一下李世民的衣袖。

沉浸于爱子之情的唐太宗不明所以,但还是记起了他要教导太子这件事:

“承乾,后世人评价帝王,不仅看他的仁德,还有文治武功、经世济民,乃至对后世的影响......”

“但你也不必桎梏于这些评价。承乾,只要你一心为民,历史是公正的。”

父皇的目光中充满着对他的期许,李承乾内心的酸涩被稍稍抚平,但压力又再次涌上心头:“谨听父皇教诲。”

宋朝。

明月在天幕里说着秦皇汉武,赵光义在下面捧着他哥。

他的嘴皮子还真不错,各种溢美之词把赵匡胤吹得武迈汉唐。

赵匡胤虽有自知之明,但谁不愿意听好话呢?他看这个弟弟也是越看越顺眼。

却不知赵光义心中也有自己的小九九。

比如:金匮之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