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8(2 / 2)
但对于明朝而言,明月所在的后世,已经很近了。
负责修撰史书的翰林院学士上前禀报:“陛下,从始皇称帝那年开始算起,如今正好是一千六百年。”
? 如?您?访?问?的?网?阯?F?a?B?u?y?e?不?是?i?????w???n?Ⅱ???②?⑤???????M?则?为????寨?佔?点
朱元璋想到之前从天幕中听到的话,面色沉沉。
皇帝制度存在了两千多年。
明女郎言谈之间对明君虽有尊重,但毫无畏惧,对昏君更是充满鄙夷,可见后世早就没了皇帝。
下午议事时众人都对此事闭口不谈,但这可不是逃避就能忽视掉的问题。
两千多年,往近了想,两千年多个零头,也就是四百年后的事了。
四百年,就能有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吗?
明女郎没有提及明朝后面的朝代,难道就是老朱家的皇帝,做了这个收尾者?
没了皇帝,又是谁来统治这些愚昧的百姓?
小农思想尤为深重的朱元璋根本想象不到,在明月所在的时代,人民会成为自己的统治者,他们站了起来,不需要向任何人跪拜。
他只能从一位封建君主的角度思考:
丞相?
朱元璋想起了如今蹦跶得正欢的胡惟庸。
他已经决意废除掉丞相制度,最迟明年,就要收拾了这家伙。
太监?
朱元璋望向这群恭敬卑微的无根之人,他已立下祖训,太监不得读书识字,更不得干政,这群阉人也不足为惧。
世家?
如今可不是世家横行的唐朝了。
还有什么?
听说欧罗巴那边,有宗教统治,有长老会统治……难道是从那边传过来的?
看来封禁沿海之事,已经刻不容缓了。
至于佛教,朱元璋在心底冷哼:
他可是当过和尚的,当然知道这些秃头都是些什么货色。
但佛教宣扬的思想还有点用处,他不能一棒子打死,只要整顿好,不失为一种利器。
其实对于“皇帝消失”一事,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等人,心中也自有一番计较,但并未将此事放到明面上来讨论。
作为大权在握的帝王,他们都自有一番傲气。
再者,时间相隔太远,在他们所处的时代,封建帝制这一上层建筑是先进的、恰当的、适宜的。基于如今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他们很难想象出过于远超时代背景的制度。
而朱元璋这个位面,如今也不过是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五百多年后清帝才会退位,时间也没有他想象的那么紧张。
与其为封建帝制的消亡殚精竭虑,还不如思考一下如何延续明朝的国祚,毕竟明朝末年撞上了小冰河期,就算是朱元璋重生也会感觉难搞吧。
这次遛狗让各个朝代都收获颇丰。
比如,这些店家大部分都习惯于说家乡话,通过方言便可知明女郎所处之地为河南。
河南并非一开始就叫河南,在秦时便称为三川郡,但汉时已经更名为河南郡了,到了宋时更是有东京开封府、西京河南府,这里的河南府其实是现代的洛阳。
之前各个位面发现天幕用的是燕地语时,许多燕人都欢欣鼓舞。
尤其是秦朝,燕国灭亡不过十年,定有余孽会借此造势生事。
但他们应该也掀不起什么风浪:
实行“书同文”之后,如今的燕地语已然变成了有“燕”味的秦语,与天幕用语大同小异,却与古燕国语大相径庭。加上嬴政是天幕盖章的明君,秦的正统性更是难以动摇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