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1(2 / 2)

加入书签

“刘据失败的原因很多啊,直接原因是江充诬陷,有人会认为卫霍早逝是主要原因,但我不这样认为,主要原因应该还是刘据和他爹刘彻的政治主张不同。”

“围绕着刘彻的都是一些行事酷烈的官吏,天然会反对仁厚的刘据。”

“巫蛊之祸前就有许多次类似的事情发生了,比如刘据被诬陷调戏宫女、被诬陷得知刘彻病重面露笑容等等。”

“刘彻有时非常信任卫太子,有时将信将疑,但在查证之后也解除了误会。

“但正所谓三人成虎,巫蛊之祸的发生不是偶然而是必然,不是江充也会是别的什么充。”

“即使是父子之间小小的分歧,也会被层出不穷的蚂蚁凿成巨大的裂缝。”

“卫霍要是还活着,刘据在外戚势力上可能会好一点,刘彻的猜忌之心也会少一些,但根本上的矛盾还是存在的。”

“当然,分析原因,自然少不了皇帝和太子之间永恒的矛盾:日渐衰老、疾病缠身的父亲面对正值壮年、雄心勃勃的儿子,心怀忌惮也是人之常情。要知道,刘据可是当了三十一年的太子,人生能有几个三十一年?古代人的寿命可没现代人这么长。”

“我还发现了特别有意思的一点,刘据应该是非常重视扶苏这个反面教材的。”

“和父皇的治国思路不同,扶苏选择当面顶撞始皇,于是被发配去了上郡;刘据就不一样,人前给足了汉武帝面子,私底下继续坚持自己的想法,俗称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后面谋逆之事中,刘据做出的种种错误决定,也与他事事对照着扶苏的失败案例反向行事有关系。”

“不知道为什么,刘据在用人上确实有很大的问题。”

“巫蛊之祸前,他的家臣就敢坐着马车在驰道上行走。”

“驰道可是仅供帝王驾车的道路!刘据连这点政治敏感度都没有吗?”

“如果有人抓住这点不放,完全可以说他有不轨之心,故意为之。”

“就算往好处想,刘据也有管教不严之过,连家臣都无法完全掌控,更让人质疑他未来如何掌控偌大的汉朝了。”

“巫蛊案发后,许多公主都深受牵连,京中已然人心惶惶。”

“敌人来势汹汹,刘据身为太子,更应该将自己的宫室箍得如同铁桶一般。”

“但江充还是在太子宫中挖掘出了一个桐木人。”

“连自己的宫室都能被悄无声息地侵入,真不知道该怎么为他的无能做解释。”

“而刘据的老师不仅不能规劝他,反倒贪生怕死,用扶苏之死撺掇太子谋逆。”

“刘据吸取了扶苏的教训,听从了老师的建议,可他的老师并没有如蒙恬般的才德,最后落得了满盘皆输的下场。”

“是的,满盘皆输,刘彻也输得够呛。”

“一向刚愎自用的汉武帝难得展现了自己的软弱,什么灭江充三族啊,建思子宫啊。”

“老登不一定有多思念儿子,纯粹是为失去了一个精心培养的继承人而深深懊恼。”

“更何况,这场混乱波及了数万人。再加上卫霍去世后的连年战败,国库早已空空如也了。”

“但人死不能复生,刘彻也真的老了。”

“晚年的刘彻失去了许多明君的品德,唯独留下了知人善任。”

“他将八岁的刘弗陵托孤给了霍去病的弟弟霍光。”

“霍光也没有辜负主君的信任,为摇摇欲坠的大汉续上了一命。”

“值得一提的是,多年以后,这皇位兜兜转转,又回到了刘据一脉,那又是另一段故事了。”

明月看了一眼自己的草稿纸,上面列出的原因都已经说得差不多了。

刘据这个人比较普通,还没有扶苏的人物性格鲜明,他的色彩大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