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2(2 / 2)
但别的不说,自己确实从一开始没打算履行过这什么狗屁金匮之盟。
尤其是在被天幕举例了那么多宋朝昏君、骂过“大怂”之后,他更不可能让自己这一脉之外的人继承皇位了。
明朝。
朱元璋细细品味着天幕说的那句话:
品尝过权力滋味的鳌拜不愿意就此放手。
是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日子有什么好过的?
掌控过权力的人,绝不会愿意再回归到之前那种没有权力的平凡日子里。
朱元璋是这样想的,。
他相信,未来的自己,也是这样做的。
在那条朱允炆继承皇位的路上,他一定会狠狠地削藩,杜绝小皇帝的这些皇叔拥兵自重的可能性;清算任何一个有可能成为权臣的开国功臣,甚至铲除从前拥护太子的一些老臣;尤其是蓝玉,在雄英已死的情况下,他会成为朱允炆继位后最大的隐患。
但,这么多准备,还是在老四身上出了问题......
朱元璋没有看向朱棣,但下首年轻的燕王,莫名毛骨悚然起来。
“其实,严格意义上,胤礽并不算是康熙的嫡长子。赫舍里皇后的第一个孩子,名为承祜,但这个孩子年幼早殇,并没有计入序齿。”明月不敢自称博览群书,却敢自称博览群网络小说,穿越成承祜这个太子同母哥哥的小说,还挺不少的,“康熙早年间的几个孩子,基本上都夭折了,为此,康熙还专门把弟弟的长女收养到宫中冲喜,又将仅剩的那个儿子送去给大臣噶禄抚养,也就是后来的大阿哥胤禔。”
诸朝,许多原本就对清朝不喜的人,皱起了眉头:
先前听到那些外族名字,诸如多尔衮、苏克萨哈之类的,已经很不爽了。
如今连皇子也不叫皇子了,之间变成了奇怪的音译语“阿哥”。
“咱们现代人应该都能想明白,这些排在前头的孩子为什么早夭?因为康熙和他的皇后妃子们,成为父母的年纪实在是太小了。”明月联想到了《红楼梦》,她第一次读到“贾宝玉初试云雨情”那一回时,尚且不解其意,后来明白了袭人的定位后,又是一番唏嘘,在知道贾宝玉和袭人当时的年龄后,简直是大受震撼,“妃子的年龄记不太清了,但我依稀记得,康熙第一个小孩出生的时候他刚刚亲政,虚岁十四岁,那实际上才刚满十三周岁啊,还是初中生的年纪,搁到现代都是犯法的。”
“而且这个年纪,不论男女,身体发育都还不成熟,生下来的小孩自然体弱,难以成活。”明月摇了摇头,“不过,这也不能怪他们,古人的寿命都比较短,说不定都活不到咱们的法定结婚年龄,就因为各种原因去世了。”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有人注意到明女郎所说的“初中生”,心中一动,联想到了之前和明女郎一起玩游戏的好友之弟,那个听声音八九岁的男孩,被明女郎和她的好友称之为“小学生”。
已知,天幕所处的后世男女同窗而学,八九岁是小学生,十三四岁初中生,那后面呢?明女郎和她的好友、同学们又是什么“生”?
也有人认真揣摩了明女郎所说的生育理论,颇觉有理。
古代虽然平均年龄只有三四十岁,但细究起来肯定存在能活到七十岁左右的人,不然孔子也说不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样的话。
毫无疑问,能够吃饱穿暖,甚至享有医学资源的中上层人物,才更有概率出现长寿之人,他们不约而同地相信了天幕所言,打算尽量提高子孙后代的成婚年龄。
至于超过结婚年龄未嫁会增加的人头税?
且不说朝廷会不会因为天幕所言修改法律,他们这个阶层,也不缺这三瓜俩枣。
上行下效,就算底层民众没有听懂明女郎所言,从众心理也会引导着他们稍微提高一些生育年龄。
还有人发现,明女郎近乎于理所当然地说出了,古人的寿命都比较短。
换言之,她们后世人的寿命都比较长咯?
而且这是一个普遍的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