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1(1 / 2)

加入书签

下眉:“是太咸了吗?”

沈应从发呆中回过神,握拳放在唇边清了下嗓子,连忙改口:“没、没有,这饼子味道正好,是我刚才走神了。”

他说着咬了一大口,看了眼油饼上的花椒叶道:“我还是头一次吃花椒叶煎的饼子。”

陆芦闻言,眉头稍稍舒展开来:“我以前见我爹亲做过。”

沈应抬眸:“山茴香煮鱼也是?”

陆芦点点头。

沈应看着他,等快吃完了手上的花椒油饼,才又说道:“等插秧完了,抽空我去一趟隔壁的赵家村,找木匠帮忙做个沐浴用的木桶。”

话锋忽然一转,陆芦愣了一下,想起昨晚沈应帮他拿中裤,耳根腾地烧了起来,许久后才轻轻应了声好。

吃过早食,沈应便出门去田里插秧了。

分家时沈应得了两块良田,都是靠他打猎攒来的钱买的,当时沈家田地不多,且大多是薄田,他便出钱从同村人手中买了两块地。

分家那天冯香莲不认账,硬说那是沈家的,所幸田契在他手上,最后这两块良田还是归给了他。

陆芦想跟着一起去帮忙,沈应让他留在家里,田里的活儿又脏又累,本就该是汉子做的,哪儿有让夫郎去的。

正巧江槐来找他结伴去买肉,陆芦这才听了沈应的话,从木匣子里拿了半串铜钱,和江槐一块儿出了门。

江家田地多,江大山和江松一早便去了田里拔苗,早食过后,江母林春兰也去了田里帮着插秧,只留下儿媳妇杜青荷和哥儿江槐在家,杜青荷守着才三岁的儿子江秋抽不开身,便拿钱叫江槐出趟门去买肉。

城里有市集,乡里有乡集,但乡集不是天天都有,只有逢上赶集时候,才会有人挑着东西去卖,多是村里人自个儿种的菜蔬,也有卖猪肉羊肉的,卖的最好的便属隔壁赵家村的赵屠户家。

赵屠户和寡母二人开着肉摊,平日做着杀猪和劁猪的活计,只有乡集那天才会摆上摊子卖肉。

这些天村子里家家户户都在忙着插秧,能吃上肉的人家多少都会去割点,吃不上的也会买点猪肚猪肝这些下水回去油油嘴。

因此,不等逢上乡集,赵屠户便杀了三头猪,直接在家里卖,要买的可自行上门去买。

赵家村离水塘村有三四里地,这几日买肉的人多,江槐怕赶不及,牵了家里的骡子车和陆芦一道坐车去。

果然,等他们到时,赵屠户家门口已经围了不少人,大多是赵家村的,也有他们水塘村的,还有石桥村、清河村,各个村子的人都有。

陆芦不好意思往前挤,被江槐拉着从另一边绕到人群前面,抢在一个挑挑拣拣的大娘前头挑了块梅花肉。

站在案板前的赵屠户高大魁梧,瞧着是个粗犷彪悍的汉子,手上的砍刀落下去却是又快又准,看着他问道:“这块肉行不?”

陆芦点头:“行。”

旁边的赵大娘立马接过去,用打了结的草绳穿过猪肉,捆绑好后再递给他。

梅花肉只剩一块,用来做肉馅不够,陆芦又买了一块前腿肉搭着,另外买了一副猪大肠和两根筒子骨,猪大肠用来爆炒着吃,筒子骨拿来炖汤喝。

便在他们买好准备离开时,忽然听到身后传来几句说话声,是两个穿着褐色布衣的年轻夫郎,隐约从他们口中听见陆家之类的字眼。

“这不是陆家的芦哥儿吗?听说嫁到水塘村去了。”

“还能揣钱来买肉,看样子过得还不错,不过,今天不是回门子的日子吗,他怎么在这儿,我可是一早就看到苇哥儿回陆家了。”

“都闹成了那样,怎么还可能回去,再说了,就算不回去又能如何,那又不是他的亲阿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