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3(1 / 2)

加入书签

节山里才会长的。

其中晒干的竹笋味道最好,等到冬天下雪的时候,温水将笋干泡发,用五花肉炖成一锅笋干焖肉,又好吃又有滋味,晒干的野菜则配着辣椒一起炒肉片,最是下饭。

若是有坛子或陶罐,还能做腌酸笋。

嫩白的竹笋切成笋块或是笋片,放入盐,清水过面,只需要放置一个月便可捞出,用来煮成鱼汤格外鲜美。

可惜家里没有坛子也没陶罐,陆芦只得作罢。

插完秧苗,次日江大山和江松便一起过来帮着开地,三个汉子只用了一日翻完,还给菜地起了垄,前后挖了两条垄沟,开成了一片齐整的菜畦。

因着沈应帮忙插秧,当晚,江家做了一桌饭菜招待,叫他们二人一同去吃晚饭。

刚到江家院子门口,陆芦便闻到一股鸡汤的香味,江槐正在草棚旁,把剥下来的笋皮喂给棚里的牛羊吃,扭头看到他,笑着喊了一声嫂夫郎。

送包子那天陆芦只在门口站了会儿,没有进去,这是他头一次跨进江家的院子。

江家人多,除了三间青瓦盖的正屋,东西还有两间厢房、一间柴房,养骡子和牛羊的草棚在院子前面,院门开在东边。

刚迈进院门,两条半人高的大狗就朝他和沈应跑了过来,一条黄身白面,另一条浑身黝黑。

两条狗对沈应十分熟悉,先冲他摇了摇尾巴,接着又凑到陆芦跟前闻了闻,陆芦从没有见过这么大的狗,立时僵在了原地。

沈应见状,笑了下温声道:“别怕,它们只是闻闻味道。”转而俯身摸了摸它们的头,“这是芦哥儿,别吓着他。”

两条狗似是听懂了他的话,嗅完了气味便跑开了,江松拿着弓箭从里屋出来,站在堂屋门口喊道:“黄豆黑豆,过来。”

草棚旁的江槐也跟着喊道:“黄豆黑豆,快过去。”

陆芦这才知晓,黄身白面的那条狗叫做黄豆,浑身黝黑的那条狗叫做黑豆。

江松把两条狗撵进了狗窝,回头看见他们手里提着东西,说道:“什么时候这么客气,叫你们来吃顿饭,还带上东西过来。”

那日山上带回来的野兔留了一只还没吃,因为受了伤养不活,次日沈应便把它给处理了,陆芦用盐和花椒腌了挂在屋梁上,做成了风干兔肉。

“这是芦哥儿做的。”沈应看了眼身旁的陆芦道:“他说头一次做,不知道味道怎么样,正好带来让大家尝尝。”

听他一口一个芦哥儿,江松忍不住笑了笑,这成了亲的汉子果然不一样。

江槐听到他们的对话,喂完牛羊放下竹筐过来,接过带来的兔肉道:“这是嫂夫郎做的?那我肯定要尝尝。”

江松笑着揭他的短:“我看啊,你就是嘴馋。”

江槐哼了声,才不管他说了什么,拉着陆芦的胳膊便往灶屋去,“嫂夫郎,我们走。”

江松要修补打猎用的弓箭,叫沈应过去给他帮忙,陆芦则跟着江槐进了江家的灶屋。

江家灶屋里,江大山抱着孙子江秋在灶台后添柴,江母林春兰和江松的媳妇杜青荷在灶前忙着做饭。

煮好的鸡肉煨在陶罐里,咕嘟咕嘟冒着热气,铁锅里正煎着鱼,热油炸出滋滋啦啦的声音,满满都是烟火气。

※ 如?您?访?问?的?网?阯?F?a?B?u?y?e?不?是??????μ???é?n??????2?5?????????则?为?屾?寨?站?点

看到他们进来,林春兰拿着锅铲扭过头,“芦哥儿来了?”

陆芦头一回见到江家这么多人,难免有些拘谨,双手放在身前,挨着打了声招呼,“婶娘,大山叔,嫂子。”

江大山和林春兰听了,同时看着他应了一声。

杜青荷在案板前切着腊肉,也跟着点头一笑,随后看向灶台后的江秋道:“小秋,快叫小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