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10(2 / 2)

加入书签

陆芦应了声好。

写春貼要用红紙,前两日进城办年货,沈应全都买好了,陆芦行动不便,没有跟他同去,是他独自一人去的。

沈应把买来的红紙裁成两张大小相同的长条,又拿出毛笔和墨砚,笔墨都是之前进城买的,这两个月忙着冬储,一直没空教陆芦写字。

沈应幼时跟着沈文禄念过几年书,什么千字文三字经,自小便都全学会了。

那时他的阿娘尚在人世,沈文禄想着让他日后去考秀才,因此教他认了不少字。

沈文禄虽没考上秀才,念书也不算好,但一手字写得还不错。

从前每年年节,村里的人都会找沈文禄帮忙写春貼,沈应也跟着他写过。

陆芦提起毛笔,沈应在身后握着他的手,笔尖蘸上砚台里磨好的墨汁,落在铺好的红紙上。

一竖一折,一撇一捺,笔锋随着握在手腕的力道慢慢游走。

因是两人一起写,写得较慢,好一会儿,才写好一张春貼。

最后一笔落下,沈应鬆开陆芦的手,将手中的毛笔放回砚台上。

陆芦看着红纸上的墨字,扭头问他:“写的是什么?”

沈应一个个字念道:“岁岁平安日,年年如意春。”

这是他阿娘以前最喜欢的一副春贴。

光是听着便十分吉利。

陆芦听沈应说完,也跟着他念了一遍。

沈应提笔又写了张横贴,写完之后,等到红纸上的墨迹干透,他们才把写好的春贴贴在门口。

贴春贴之前,陆芦先去和了半碗浆糊。

沈应用刷子把浆糊刷在红纸背面,拿着春贴举过头顶,贴在堂屋木门两邊。

陆芦站在院子里,和他隔着几步距離,抬头看着他手里的春贴。

沈应举着春贴问他:“这样行吗?”

陆芦道:“再高一些。”

沈应于是又往上移了一下:“这样呢?”

陆芦道:“好了。”

沈应这才把手里的春贴贴上去,两张春贴高低对齐贴好,最后在门楣上方贴上横贴。

贴完春贴,陆芦进了灶屋去蒸鱼,沈应在院子门口挂灯笼。

陶锅里的鸡汤已经煨好了,陆芦盛了两碗,一碗敬灶神,一碗敬土地神,并分别插上香烛祭拜。

不远处传来噼里啪啦的声响,好像是江家在放爆竹,听起来十分热闹。

由江家开了头,村里别的人家也陆续放了起来,震耳的爆竹声此起彼伏,混着欢声笑语,充满了年味。

水塘村的各家各户都很热闹,唯独村子东邊的沈家一派冷清。

沈家灶屋似是还未生火,屋子里冷锅冷灶,屋顶不见半缕炊烟。

沈丰自飘香楼回去后,在床上躺了整整两个月,而冯香莲被毒打了一顿,更是因此一病不起。

为了抓药看病,家里的鸡鸭都给卖了,连收的稻谷也卖掉了大半,每日只能喝些苞米掺的米粥。

沈文禄为此去赵家村找了趟沈穗,想向她讨些银錢,却不想人没见着,反被赵母拿着棒槌撵了出来。

整个赵家村的人见着他,都在背后啐他一口,沈文禄只去了一次,便没敢再去了。

沈家那边冷冷清清,山腳下的草屋却是热闹起来。

沈应在院子里点着爆竹,陆芦站在堂屋门口,捂着耳朵離得远远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