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60(2 / 2)

加入书签

公所的手续都是袁牧一手办下来,这要签字,那要画押,赵景清一路看下来,读书学会识文断字的心越发坚定。

走出公所,赵景清少有的提出要求,“袁大壮,我们去买字帖,好不好?”

“好。”

两人背影汇入人群,往书坊所在而去。

当天下午回家宣布租好铺子,晚上一家人便琢磨开张的时间。

铺子已经租好,租金都给了,能早一天搬,就少浪费一天的钱,最近的宜开张的好日子在五天后,搬铺子的时间定在那天。

次日清早,赵景清和袁牧出摊,便向顾客宣告,摊子位子即将变化,时间地点一一告知顾客。

铺面在菜市口,进出都要从那过,很好认,但为了不因换地方损失顾客,赵景清还想了个小办法。

“豆腐铺开张前三天,买一块豆腐送一块霉豆腐。”

他家霉豆腐好吃,越卖越好,多的时候一天能卖出去四十斤,爱吃的人可不少,给出实惠应当能吸引人。

“成,开张那天咱一定光顾。”

反正都是买他家豆腐,有便宜不占白不占。

豆腐卖完收摊,而后又去收拾铺子。

他们只卖豆腐,豆腐框摆在门口,铺子内无需多修,整洁干净即可。铺子小,收拾起来也快,前后不过两刻就收拾齐整。

最难收拾的是租的院子。

院子坐落在小罗湾,许久无人居住,虽有牙行的人定期上门清扫检查,大体看着还成,但落了许多灰,全得擦洗,烟囱堵了得通,烂瓦片得换。

全家人齐上阵,还找大伯家堂兄堂嫂一起帮忙,都忙活了一个下午才打扫完。

而后还得买锅、搬家当。

前前后后忙碌三天,待凭证下来那天,一切收拾完毕。

离开张的日子还有两天,赵景清和袁牧已经住进小罗湾的院子,大毛、二毛也随之住进了新家。

如今有驴拉磨,无需林翠娥和袁老二帮忙,赵景清和袁牧两人就能忙活得过来。

小罗湾离镇上近,路上花费的时间少,早上多睡小半个时辰再起来做豆腐也来得及。

夫夫两对此皆很满意。

万事俱备,只待开业大吉。

两天后,放一串炮竹,豆腐摊搬进铺子里。

炮竹噼里啪啦响,早早赶来买菜的主顾纷纷道恭喜,炮竹声歇,买豆腐的顾客纷纷围上前。

“我要两块老豆腐。”

“一块嫩的,一块老的。”

“给我装两块嫩的。”

……

来人不断,又是包豆腐,又是包霉豆腐,忙得不可开交。幸而今儿林翠娥和袁星也来帮忙,才堪堪忙得过来。

二十二框豆腐一框框变空,装霉豆腐的陶罐空了一个又一个。

待豆腐全部卖完,竟比平时快了小半个时辰。

后续两天,豆腐铺的生意仍旧极好。

第四天,因着不送霉豆腐了,卖豆腐的速度有所减缓,和搬进铺子前差不多,很稳定。

但有个好消息,霉豆腐卖得更好了,一上午卖出去五十斤。

之前最多才四十斤。

赵景清悬着的心才算落了地,换位置他最怕的就是流失顾客,如今看来没影响。

渡过开张忙碌这几日,日子恢复如常,与从前相差无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