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12(1 / 2)

加入书签

身同袁牧说了声,跟在兰香身后,往栖梧院主屋而去。

“夫人,赵夫郎来了。”兰香说罢,垂眸退至一旁。

姜焕容放下手中茶盏,“景清,这儿坐。”

赵景清在她下首的椅子坐下,腰背绷得笔直,颇为拘谨。

姜焕容问:“景清,你豆腐改进得如何了?”

说道熟悉的事物,赵景清便不那么拘束,侃侃而谈,将他和袁牧调整得到的结果说清楚,最后道:“夫人您放心,明儿应当便能做出不泛苦的豆腐。”

“那我便放心了。”姜焕容莞尔一笑,半个月前老爷子随口说了句想吃老家的酸浆豆腐,四个儿子便个比个的抢着表现,你找师傅做,我遣人回老家请人过来,用尽十八般武艺。

姜焕容十六岁被老爷子安排嫁人,七年无所出拿休书回府,而后又争又抢八年,如今手握姜家大半产业,又走族中叔伯支持,无需讨好那行将就木的老爷子。

这酸浆豆腐做不做都无所谓,但姜焕容不想叫那四个王姓子如愿。

打击他们,下他们的脸面,姜焕容万分乐意。

有名的做豆腐老手叫那四人划拉走,姜焕容正愁找不着人,不成想去山阳镇产业查账,竟会又意想不到的收获。

“景清,我瞧你豆腐做得极好,为了豆腐坊东奔西走,这豆腐坊是你的产业,还是你夫家的产业?”姜焕容问,景清这孩子合她眼缘,行事端性格正,姜焕容担心他吃亏,寻思着提点两句。

“是我们共同的。”赵景清解释道,“我出手艺,我夫家出本钱,最开始是个小豆腐摊,一步步做成现在的豆腐坊,离不开我夫家的支持。”

多少夫妻能共苦不能同甘,姜焕容这般想着,却未说出来,只是道:“能相互扶持再好不过,你与你丈夫感情真好。”

赵景清笑了笑,有羞涩亦有幸福,“他待我好。”

这小哥儿啊,姜焕容失笑,不想放景清回去,留着他说话,“你从清河县进货,可有想过将生意做到县里来,你那儿……小罗湾距县里不算太远,想做过来不难。”

赵景清不明白话题咋一下拐到这上面了,但仍然认真回答,“正往县里发展,安排了人跑生意,但……”

他说出现在境况和烦恼,姜焕容稍加点拨,赵景清便醍醐灌顶,困扰着他的问题好像不再是问题。

……

那厢,袁牧独自一人百无聊奈,剥了个橘子吃,又打了一套拳。

兰香安排采买的豆子送来了,袁牧将豆子泡上。

天边太阳越来越低,夕阳染红云霞,袁牧立在小厨房外,目光幽幽看向前院的方向,怎么还没回来。

前边传来脚步声,袁牧满含期盼看去,是兰香。

兰香提了个食盒,“袁郎君,我家夫人与赵夫郎相谈甚欢,留他一起用饭,这是为你准备的。”

“……多谢。”袁牧接过食盒。

袁牧默默吃完晚饭,待到天黑,才盼回景清。

“袁大壮!”赵景清抱住袁牧,语气兴奋,“我知道后面咱们豆腐坊该怎么发展了!”

袁牧心里的郁气一扫而空,笑问:“怎么发展?”

※ 如?您?访?问?的?网?址?F?a?布?页?不?是?ⅰ???????e?n?Ⅱ???2?5??????ò???则?为????寨?佔?点

烛火如豆,泛着昏黄的烛光的屋内,是赵景清滔滔不绝的轻言细语。

翌日,夫夫二人丑时方过,便自然醒来,磨磨蹭蹭又睡过去,待到天明才起床收拾,往小厨房去做豆腐。

有了昨天的尝试,今天进行的更加顺利,做出的豆腐一锅比一锅口味更好。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